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 > NBA > 正文

揭秘“禅师”心理游戏 四大法则即可掌握人心

2010年04月19日10:21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禅师玩心理战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中有些事例很有代表性,可借此管中窥豹,一探禅师的高明手段。

故布疑阵

1993年乔丹退役后,公牛上下人心起伏,不知道未来何往。某场会战尼克斯前,禅师忽然不动声色地宣布取消训练。

队员们登上了去纽约的旅途,没来得及高兴。半路,禅师忽然停车,喝令车上唯一的女性,一位随队工作相当年份的球队助理下车,“你被解雇了”。不解释,无理由,突如其来,全队瞠目结舌。这件事情的原委至今未明。用当时公牛一个球员的话:“我们刚开始习惯某种生活,他就会逼迫我们做些改动。总而言之,他就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意思,最后只好一切听命于他。”

建立权威

1990年禅师在公牛推行“三角战术”。其实这套路1962年就由温特老爷子整理出版成书,但如今倒成了禅师走江湖的金字招牌。1990年乍推行时,帕克森跟芝加哥记者解释了半天后说“算了,我也说不好,你还是看温特的书去吧。”禅师自己承认,“乔丹不需要这进攻战术,毫无疑问这东西限制了他。但我们得搞这战术让别的队员得到进攻机会。”

实则三角战术更像是禅师用来从巨星手中将球权拿掉的手段。1994年,菲尔忽然炒掉了他的助理教练约翰尼·巴赫,理由之一:巴赫私下里鼓励乔丹“有时可以别太按照三角进攻行事。”大可以这么说:三角进攻并非无所不克的独门神器,但菲尔最讨厌的是:你破坏了他“三角进攻=冠军”的权威形象。

挑拨离间

说到巴赫的解雇,另有一段后事,足见菲尔的作风。当初芝加哥名记者萨姆·史密斯出版了《乔丹规则》,内容颇多公牛隐私,乔丹和总经理克劳斯看到暴跳如雷。用菲尔自己的话,“他们俩难得在一件事上观点这么一致。”菲尔解雇巴赫后,顺便跑去跟克劳斯说,诸多隐私都是巴赫抖给史密斯,存心挑起公牛内乱。直到1998年,克劳斯才知道真相:巴赫在这件事上纯遭冤枉,真正给史密斯透底的人是菲尔自己。

这理解起来其实挺简单:为了方便对付球员,禅师特别不喜欢球队工作人员和球员过从甚密。最理想状况,莫过于大家不通声气,如此才好任他拨弄。因此,禅师可以不惜做点小挑拨离间,让球员间互不信任,云山雾罩,最后拒绝反抗,懒得思考,觉得只要唯他马首是瞻便罢了。

善用媒体

阿德尔曼这样长于治军,短于奇谋的自由流儒生教练,在菲尔手上吃亏不只一次。2002年西部决赛湖人国王,菲尔自编的电影里,把阿德尔曼描绘成魔鬼和希特勒。对外,利用洛杉矶各种媒体,对阿德尔曼及国王队含沙射影,人身攻击到阿德尔曼终于忍不住评论“你过了界”。无所谓,他本来就谈不上界。很简单:菲尔是利用媒体的大师。与其他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或干脆不理媒体的乖教练比,他的一举一动都有阴谋。科比和鲨鱼失和期间,他不动声色;2004年离开湖人后,《最后一季》把科比描绘成一个地道小人;2005年回来后,他又与科比俨然师徒情深,自那以来,一面不断将科比描述得如何出色,一面又有意无意在媒体上发表些“他某方面和乔丹很像”、“他还不如乔丹”之类变换口径的言论。

体坛网特别推荐: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