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东亚运动会上的“俾面派对”

2010年01月24日07:21《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翟佳(广东电视台)

香港当地媒体把本届东亚运动会形容为“俾面派对”。就是说,如果你成绩好、人气够,那么请你“俾面”(给面子)来参加东亚运,能不能有全力以赴的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上场比赛。只要上场,就是“俾面”。

香港市民很喜欢女排的王一梅,所以大梅得给面子。由年轻队员担旗锁定胜局,最后几分大梅上场了,人未动,欢呼声先起。对手也给面子,指向性极强地轻吊了几个球,大梅力扣,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十分夸张。

而羽毛球比赛,除了一哥林丹团体和单项都上场,面子给足以外,金牌的分布也十分均匀,五个单项冠军,被五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各分一块,皆大欢喜,一团和气。为了参加这个俾面派对,林丹男单决赛一完,就立刻连呼:太累了、太累了、真的太累了••••••跟唱歌一样。

累、累、累

如果不参加东亚运,林丹至少可以从连轴转的大赛里抽身出来小歇一阵。除了要打两项外,这次比赛赛程短也让所有运动员叫苦不迭,因为他们中多数人已经好久没试过一天打两轮团体赛了。

首先体力崩溃的是周蜜。香港本土选手叶姵延前段时间重感冒,教练把她反锁在房间里,生怕求胜心太强的她自己偷着练球。这样的结果就是,黑妹不能参加团体赛的角逐,而本来体力就已经不是长处的周蜜,从早上8点30分起,要打两轮比赛。“真的没力气了!”周蜜非常无奈地说。

然后,累得打不动的是林丹。男团决赛早上9点开始,作为第一单打的他要几点钟起床,懂行的各位可以自己算一算。能不能为了保证休息,把他的位置安排成第二单或者第三单?不行!因为赛制规定出场顺序是以世界排名为序的。于是,林丹只能强打精神。恰巧那天是周五,香港市民不是要上班上学,就是涌到将军澳体育场看刘翔,伊丽莎伯体育馆内观众寥寥,冷清的环境之下,林丹冷静地赢了比赛。

完成团体金牌任务的林丹,在接下来的单项赛虽然顺利进入了决赛,但决赛里,他碰到了韩国85后男生崔镐振。小崔说,这“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比赛”,“很紧张,也很兴奋”,于是,他打得虎虎生风,虽然香港观众很热情地大叫林丹加油,但超级丹已经无力应战,输掉了比赛。

“林丹会不会不接受采访呢?”混合区,一群记者在闲聊。

“可能会。上次他在这里输了就没接受采访。”另一个香港记者说。

这时,林丹出来了。面对黑压压一大片的摄像机和麦克风,他平静地说出了输球的原因——就是累。哪里、哪个比赛都想让他出席一下,“俾面”一下,哪里的观众、球迷都因为很爱他,而希望看到他全力以赴的比赛和激情四溢的胜利。这怎么可能呢?手表还得上上发条,闹钟还得换换电池呢!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比赛,否则,不能保证系统训练,我很难保证体力和精力。”林丹这话是说给谁听的,谁就竖起天线接收吧,反正我们只是举着麦克风的人。

小鬼当家

若论最“俾面”东亚运动会的,其实是小队员。他们在这片赛场上,绝对尽心尽力。

伊丽莎伯体育馆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体育馆,只有3500个观众席。所以,在比赛的时候,我坐在前排,甚至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周蜜大口喘气的声音,并感觉到那种力不从心;同样,场上的人们,也可以听到观众的反应:不由自主的小声惊呼,或是叹气。这真是一个互动指数极高的赛场。

在这样的赛场上,小鬼们表现如何呢?

不得不说,一个全运会,简直让我错过了整个中国羽毛球的未来。因为,在伊馆之初,我有极度迷失的感觉:穿着中国队队服的俊男美女,我只能分出性别,八成叫不出名字。“你不认识他(她)吗?全运会的时候他(她)很猛的!”这成了同行们跟我聊天时最常说的话。而闻言我只能花痴或遗憾地摇头:“不认识,全运会的时候我在济南看马术!”不知道已经多少年没试过这样了,看比赛的时候使劲记人名,到采访区还是脑子里糊涂只能“那个谁”“你们”的叫人家,相当没礼貌的样子。是我老了还是“那个谁”们太年轻,我宁愿承认后者。

夏静云是我这次第一个使劲记住的名字。1989年出生的她,很瘦。我某次在厕所门口“邂逅”她,心怀不轨地搂了一下,确实是如目测一样苗条。她很期待在师姐们缺席的东亚运上好好表现一下,赶紧进入主力名单。所以团体赛半决赛战胜周蜜以后,包括刘凤岩主任在内的领导、教练们表扬了她,她十分高兴。年轻人,拼的就是机会,谁能把握住了,好好表现,谁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的将来。

我用“连滚带爬”来形容张楠在混双决赛时的表现,但这并不是表示狼狈,而是意味着拼命。这个1990年出生的斯文白净的小男生,左飞右扑地想打好每一个球,“打混双,男的是要跑多点。”他只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努力,声音小小的,还有点害羞。但团体输了,男双输了,混双又输了,这个结果多少让张楠失望。“给自己打60分吧,比较遗憾,打得不好。”小帅哥这样总结自己的香港之行。“没事,你还年轻啊,大把世界。”我倚老卖老地安慰着,小帅哥闻言偷笑。趁年轻,拼命地打,聪明地打,只要自信坚定,明天应该很光明才对吧?更何况,中国的男双和混双目前都在用人之际呢。

还有陶嘉明,跟师姐张亚雯一起拿了块混双金牌,在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新人里,最有收获的恐怕就是他了。1985年出生,年纪不算小了,要想更上层楼,现在正是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对谢中博来说,就是残酷。相对论嘛。因为谢中博术后恢复还得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小陶就会跟亚雯姐搭档打几站比赛。

“进一队了吗?”

“进了。”

“混双搭档定了吗?”

“没定呢,还在试。”

“试了这么久了,会和谁搭呀?”

“那得教练说了算吧,听教练的。”

“你想跟谁搭呢?”

“我想呀,要是能跟亚雯姐搭就最好了。”小陶终于坦露了心声。

“嘉明今天表现如何?”

“不错,第一局他打得比我还好。我只要给他空间,让他发挥,多鼓励他,就行了,年轻选手就是自信心会缺一点。”

“他说想跟你搭档,你看呢?”

“看成绩吧,如果我们搭档成绩好的话,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哦!”张亚雯笑了。现在,双打大姐大张亚雯正是孤单之时,女双搭档赵婷婷光荣引退,混双左右手谢中博又刚经过了大手术,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和谁一起走,比赛的成绩也许能决定些什么吧。

SOGO楼下的热闹

东亚运动会倒数第二天,以“创造传奇一刻”为口号的香港,终于看见了传奇的诞生。彼时,我在铜锣湾SOGO百货的楼下游荡,怀想香港的圣诞折扣季就快到了,而我们外地人也就快撤了。在这种郁闷之中,我发现举步艰难,原来,百货公司楼下有个大电视墙,正在直播中国香港和日本之间男足决赛的点球大战。人群聚拢于此,惊呼、喝彩、或者遗憾地跺脚,还有人双手合十祈祷着。于是,传奇诞生了,中国香港首次在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得了男子足球项目的金牌。这是一个狂欢的开始,它的光芒,盖住了香港羽毛球女单会师决赛。

而最后一天,香港本地选手叶姵延战胜队友周蜜获得冠军,这场比赛的光芒,又盖过了超级丹的出场。

打周蜜,叶姵延取胜的欲望表现得很坦然。扣得果断,得分,然后握拳吼一声,手臂弯曲成直角,这跟大多数运动员不大一样。而她每得一分,现场观众就一起喊着“黑妹加油”,给她鼓劲。“真打哦,没留手的!”旁边有人在窃窃私语。

最后,周蜜腰伤难忍,放弃了比赛。她撑着腰,吃力地向观众致意,泪流满面,不是要告别赛场,她只是累了,累哭了!而此时,黑妹很自然地帮蜜姐背起了球包,能将野心和体贴过渡得这么顺畅,丝毫不作状,这个黑妹,还真是率性可爱。

混合采访区,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两个会师决赛的中国香港队的姑娘,不厌其烦地停下、回答,向前半步,停下、回答。周蜜一直在哭,最后有志愿者帮她搬来一把椅子,她便坐在混合区接受采访。当地媒体和志愿者、黑妹、周蜜,就这样在采访区分享着喜悦,合影,拥抱,直到后一场女双比赛结束,这场小小的庆典还没有结束。

后记:

在东亚运动会没有开幕的时候,当地媒体一直在数落着这个比赛的不是,但随着中国香港运动员不断创造出传奇,媒体的声音开始一面倒地呈现出赞扬。香港需要SOGO来吸引消费,同样,也需要SOGO楼下的狂欢。体育有时候像光一样,让人欢畅。

[责任编辑:yuhang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 打印
  • RSS
  •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空间
  • 复制链接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 ·
  • ·
  • ·
  • ·
  • ·
  • ·
  • ·
  • ·

图说天下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