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排球 > 正文

10年排球联赛外援:天津开先河 1人载入史册

2010年01月05日11:38腾讯体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妮可·戴维斯、克里斯塔·哈莫托,新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再次出现了外援的身影。更令人瞩目的是,前者还是北京奥运会银牌得主美国女排的主力自由人。可以说,自从全国排球联赛举办以来,无论是女排还是男排联赛,外援甚至外教都是极其稀少的。本赛季,中国排协推出了新的积分方式,向世界顶级联赛意大利看齐,显示了中国排协力图打造顶级赛事的决心,而高水平的外援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回顾一下近10年来中国排球联赛的外援们吧……

实事求是地说,全国排球联赛在引进外援、外教方面的力度是无法与其他项目的联赛同日而语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排球联赛改制以来,曾经请进来的外援和外教在数量上屈指可数,在质量上也远没有达到顶级。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为何我们的联赛难以做到“请进来”,仍然值得中国的排球工作者去深思……

天津女排首开先河难言成功

1998-1999赛季全国女排联赛中,球迷们终于见到了外籍球员的身影。然而这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在比赛中大部分时间却只是坐在替补席上。不免让球迷们疑惑地问:为什么不给外援上场的机会?

在这一个赛季里,中国排协正式向世界打开了全国联赛的大门。当外援转会政策出台之后,当时的联赛新军天津女排就决定引进一名高水平外援,带动全队的整体实力向上“冲一冲”。天津队从决定引援之初,就明确地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在同天津的友好交流城市莫斯科排协方面联系后,对方推荐了几位具有一定实力的主攻手候选人。最终天津队选择了23岁,身高1米85的切连科娃,她身体素质出众,摸高高度为3米10,拦网高度3米05,司主攻之职。

这位月薪1000美金的主攻手虽然曾经代表俄罗斯队征战20场国际比赛,也曾帮助俱乐部夺得过俄罗斯联赛第四名,然而到了天津队之后,大家才发现她的“辉煌履历”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儿!

与八一队的比赛是切连科娃在中国赛场上的首场比赛。然而整场比赛她只获得了11分钟的上场时间,天津队也以1比3告负。在与四川队的比赛中,她在第一局的第二次技术暂停时就被换下。比赛之后,时任国家队主帅的胡进直言不讳地表示,这名外援的水平一般,不仅未能起到牵制四川队的作用,反而成了四川队的得分点。在之后的时间里,切连科娃始终没有起到一名高薪外援应起到的作用。天津队虽然首开了引进外援的先河,但并不能够算取得了成功。

山东男排“吃螃蟹”第二只才鲜

济南,2000年的冬天并没有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但一张洋面孔却出现在山东男排的训练场上。很多排球记者闻风而动,扑到山东队,争先恐后地采访这位1 米97的俄罗斯主攻手——尤拉。28岁的“老”小伙子在中国记者面前并不吝惜他的微笑,也许他并不知道,他自从踏上中国的土地,就被永远地铭记在中国男子排球联赛的历史上了。

在回忆当初怎样开全国男排联赛之先河,发“大手笔”引入第一外援时,时任山东队主帅的张洛并不讳言当初的处境艰难。1999年,济钢与山东男排进行合作,提供给俱乐部每年七位数的资金支持,但有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山东队的成绩每年上一个台阶。当时山东队虽然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支持,但人员配备却几乎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为了完成三年三个台阶的目标,在联赛中排名前六开外的山东队就必须从外援上做文章了。考察了俄罗斯、巴西等国的多名外援之后,张洛和山东队最终选择了来自俄罗斯超级联赛的石油人队主攻手尤拉,成为男排全国联赛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俱乐部。

也许是因为年龄偏大的缘故,也许是因为不熟悉中国的水土,头一次试水中国男排联赛的尤拉并没有在赛场上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水平,当年联赛,山东队没有能够完成打进前六的任务,尤拉也被冠以“水货”之名,山东队的“螃蟹”,第一只并不鲜美。

然而山东队的引援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退缩。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钦佩山东济钢俱乐部的魄力以及张洛的执著精神。第二年,山东队机缘巧合地引进了赋闲在家的26岁俄罗斯外援迪马,这位小伙子明显比他的前任更加适合山东队。在帮助山东队夺得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之后,迪马和山东队一同赢得了全国球迷的尊重。

北京双引外教功过后人评说

2004-2005赛季的北京劲吹“韩风”。北京男、女排在这个赛季双双引进了两名韩国外教——不怒自威的镇秀和笑口常开的辛满根。

这两位韩国教练堪称全国排球联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牌的外籍教练。其中卢镇秀是韩国的著名前国手,并带领俱乐部夺得过韩国联赛的冠军,辛满根则长期担任韩国女排的助理教练。两名韩国教练空降北京之后,给北京排球带来了前所未见的景象。39岁的辛满根在训练中推崇“快乐排球”,带领年轻队员从基础练起;卢镇秀虽然不苟言笑,但他丰富的实战经验让北京男排的小伙子们心服口服。

然而教练员毕竟不能代替球员上场比赛,而北京排球在经历了几年起伏之后,基础之薄弱甚至出乎两名外教的想象。在这一个赛季中,北京女排联赛降组,全运会预选赛惨遭淘汰,北京男排虽然磕磕绊绊地获得了全运会的参赛资格,但联赛却并没有取得打进前八的预期目标。一个赛季之后,两名韩国教练黯然离开北京,离开了中国的排球联赛。

即便成绩并不理想,但当北京排球人回忆起这两名韩国外教时,依然对他们充满好感,对他们的训练手段和训练理念感到钦佩。其实当两名外教在执教北京队时,无论在队员的基础技术方面还是球队的后备力量培养上,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两人离开时,大家对他们的工作也是一直持肯定态度的。

那么,他们的离开是因为不适应我们的联赛,还是我们的联赛不适应他们?是非功过,留待后人去评说吧!

[责任编辑:echoy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 打印
  • RSS
  •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空间
  • 复制链接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 ·
  • ·
  • ·
  • ·
  • ·
  • ·
  • ·
  • ·

图说天下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