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青少年比赛中

中国青少年队伍比赛较少,曾经一直为外界所诟病。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比赛偏少”是中国足球青训建设的一大弊病。时至今日,特别是当最近两三年足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时,青少年足球在各种资本介入、商业利益的诱惑之下,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态,数目繁多的比赛层出不穷。于是,我们的青少年比赛是不是有些偏多?记者提出这一问题,绝非杞人忧天。在当今中国青少年足球重建过程中,这是一个急需面对与解决的现实。■本版图文/马德兴

现实:不可忽视的赛程编排麻烦

前不久,记者曾收到一位小球员家长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大意是:“孩子在国内南方某球队踢球,今年14岁。从今年2月寒假开始至6月中旬,代表球队所参加的比赛几乎就未停过,而且,数目已经累计接近40场。多打比赛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帮助。作为家长,孩子喜欢足球,我们全力支持。孩子参加各种足球比赛,我们也不反对。”

但这位家长同时表示:“我只是想不明白,从今年2月底开学至今,我的孩子坐在课堂里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两周多一点,其余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球场上。这样下去,你觉得孩子能够踢得出来吗?孩子的学业怎么办?所以,我只能冒昧地询问一下:我应该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短信,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不知究竟怎样回复。实际上,不只是这样的短信。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联络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在记者的个人社交媒介平台上,近期也曾见到类似的询问,所反映的情况大同小异:最近一两年以来,随着各界对于足球越来越重视,比赛越来越多,小球员们参加的比赛是不是数量偏多?这似乎已经越来越为孩子们的家长所关注。

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会反问:“我们的小球员会有那么多比赛可踢吗?”倘若稍微留意一下目前由中国足协协会主办的赛事,或许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赛程在编排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现实和麻烦,具体如表?譹?訛?譺?訛所示: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后,中国足协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今年,正式创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超级联赛(简称青超联赛)。联赛分为三个年龄段,即U16(2001年龄段)、U15(2002年龄段)和U14(2003年龄段)三个组别。这项赛事实施主客场周末赛制,是一项全新的赛事,赛事本身对于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竞赛体系的建设,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其中,受到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足协在推出单年龄段组队方式后,2002年龄段的国内队伍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有别于U16和U14两个组别,报名参加这个组别的队伍,全国总共只有16支。因此,便单独采用“分站式”竞赛办法,即报名参赛的16支队伍以4队为一个小组,分5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安排每队进行3场比赛,5个阶段结束后,16支队伍完成一个循环比赛。这与U16与U14组别采用一周一赛的方式存在很大不同。毕竟全国只有16支队伍,根本不可能实施主客场制。而要完成“分站式”比赛,就需要了解各队自身的具体安排,然后在各队均有时间的情况下,安排各队集中一地去完成比赛。

表①和表②,就是组委会征求各参赛队意见、询问各队时间安排的汇总情况表。从这两张表可以深刻地发现,想要安排青超U15各个不同阶段的比赛,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然,这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真正需要探讨的是:各队为什么会提出如此之多的回避时间?回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根源:《竞赛日历表》未能统一

作为一支青少年队伍,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是一方面,但要记住,这些队伍还需要参加一些地方性赛事。全国性赛事当然是指中国足协协会主办的赛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足协青少部主办的U系列锦标赛、联赛和冠军杯赛;另一类是足协与全国校足办联合主办的青超联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是全运会年,针对全运会男足赛的实际情况即97-98年龄段以及99-00年龄段,足协青少部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选拔队以及国字号也会安排时间展开集训,且参加正式的亚足联比赛或国际性邀请赛。

为了更好地协调国内的各项赛事,特别是考虑各地方的情况,中国足协在去年10月底,便专门拟定一份《2017年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竞赛日历表》(如上图)。按道理说,拥有这张竞赛日历表,很多问题和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这一张《竞赛日历表》就好比国际足联拟定的国家队比赛日、亚足联每年拟定的《竞赛日历表》一样。这其中,像亚足联下属的各会员协会,就是根据亚足联的《竞赛日历表》,结合本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拟定本成员协会的成年足球竞赛日历表。像今年的中超联赛日程安排,就是根据亚足联去年11月公布的《2017年亚足联竞赛日历表》进行安排的。中超联赛何时暂停,国家队何时展开集训等?这些完全与亚足联竞赛日历同步,从而最大程度确保国字号和俱乐部等各方利益。

中国足协青少部去年10月底公布并下发的《青少年竞赛日历表》,某种程度也是像亚足联的《竞赛日历表》那样,希望各个地方省市自治区的足协,能够按照这一竞赛表安排本地的赛事。这样,青少年球队既能得到各种比赛的锻炼,同时也有时间进行训练。而且,小球员们的学习时间也能得到保障。但问题在于,即各个地方足协安排赛事任务时,并没有参考中国足协青少部统一拟定的《竞赛日历表》,而是根据自己本地的情况单独另行安排时间,由此便导致各种赛事发生冲突。

站在中国足协的角度,不可能对外表示:只有中国足球协会主办的赛事才是最重要的,而各个地方足协主办的赛事就不重要。因此,中国足协青少部拟定统一的《竞赛日历表》,就是充分照顾和考虑地方足协的利益。而站在各个地方足协的角度,办赛某种程度也是其职责所在。但问题在于各个地方的情况差异甚大,主办地方性的省市级锦标赛和联赛,也是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从业务角度来说,地方足协需要接受中国足协的领导;但在行政方面,地方足协需要完成地方体育局部署的任务,因为这直接涉及到地方体育局官员的考核问题。而且,随着当前各地对足球项目日益重视,地方足协不可能不组织本地的相关赛事。

因此在今年的青少年比赛中,就曾出现这样的情况:2017年5月初,青岛2004年龄段U13队在湖北仙桃踢完U13第二阶段联赛后,队内的六名主力球员连夜乘坐火车赶到山东济宁,同青岛2003年龄段U14队的其他球员汇合,一起参加山东省内的锦标赛。然后,该队连续5天征战省锦标赛并获得冠军,但在夺冠当天,青岛U14队又乘火车赶往北京,参加第二天的U14青超联赛。如此连续的作战,小球员们的体能与精力又能如何保证?于是,球队最终0比7输给人大附中北京三高队,也是正常的结果。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今年上半年还可以举出很多。于是,当家长们提出“如何保证孩子们的文化课程学习”等类似问题时,也就容易被人理解。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意识到,这只是列举体育系统的赛事,尚未涉及到学校方面的比赛。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目前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呈现“双头”管理体系,除了足协系统,还要涉及到一个教育部门负责的校园足球。

新忧:种类繁多的地方类赛事

记者此前曾撰文提及,即在目前国内青少年足球发展中,存在一个较为良好的现象:众多地方优质学校敞开大门,开始接纳优秀的青少年队伍。这使得从事踢球的小球员们,可以在学习文化课程方面有着比较不错的保障,既能保证读书又可踢球。但与此同时,这也给他们带来新的苦恼。

目前,教育部门开展校园足球是自成体系,完全独立并展开运作。而且,很多地方教育部门都是明文规定:参加体育系统组织比赛的学校足球队,是禁止参加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赛事。有些地方则相对开放一些,允许参加U系列(即足协组织的赛事)赛事的队伍,整队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赛事。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各个单位均希望派出最好的队伍,去争取打出最好的成绩。于是,这些相对不错的青少年队伍,参加的比赛之多也就不难想象。

因为教育口所组织的赛事也是种类繁多,不止是全国性的校园足球比赛和省一级赛事,还包括市一级,再往下是区一级的比赛。尽管一个学年时间包括寒暑假,比赛相对集中,但寒假和暑假以跨地区、跨省市的全国性赛事居多,为了能够决出全国性赛事的代表队,各个地方就只能在正常上课期间组织赛会制比赛,并产生出代表队。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又是冲击正常的文化课学习。

而以上所讲的还只是涉及国内赛事。如果再把各地组织的各种国际邀请赛,甚至把队伍组队出国参加国际邀请赛也纳入其中,小球员们的比赛数量更多。记者曾不完全统计过,仅以上半年为例,最多的一支U15队伍(南方某省的队伍)就已经参加接近50场比赛,包括8场U系列锦标赛、11场U系列第一、二阶段联赛、青超联赛第一、二阶段6场;6场省足协的锦标赛、省校园足球省长杯总决赛6场,此前市里的预选赛8场以及本地市教育部门组织的8场比赛。此外,俱乐部自行还组织6场国际邀请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球员何以有时间完成正常训练?又怎能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课学习?

附:青超联赛赛程回避表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足球进战略发展高度:发展青少年 比赛是否过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laifny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