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正文

刘翔:奥运对我只是场比赛 名次比成绩更重要

2011年12月10日21:07三联生活周刊[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接班人

如果稍微放宽视界,我们就会发现:“刘翔并非是一座因火山喷发而骤然在海面上出现的岛屿,在他背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田径光荣谱系。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举足轻重,最早受到西方舶来文明影响冲击的上海,体育也成为现代上海值得夸耀的传统。上海体院党委副书记,著名田径裁判杨培刚回忆说,从上世纪80年代的朱建华,90年代的陈雁浩,到刘翔,上海在田径项目上的优势源远流长。1959年首届全国运动会期间,由上海各大院校优秀教练员与运动员组成的上海队就曾获得过多项冠军,而后华东田径联队在上海的定期集训,也为上海田径运动的长盛不衰打下了牢固基础。”

尽管如此,这个笼罩在刘翔“上海飞人”耀眼光环下的传统项目,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一、二、三线运动员的理想人数比例应该是1比4比8,可现在根本达不到。”杨培刚告诉本刊记者,虽然上海田径队编制内的一线运动员数字能够达到80~90人,但梯队“断层”的隐忧则始终挥之不去,孙海平直言,其中原因现在选材面越来越狭窄,直接导致了这个金字塔的根基——三线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招生难,人才流失。“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青少年又是独生子女,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从事职业竞技体育,一定要读书上学。”

“虽然总是想退,但从中国田径发展的现状来看,还是有很多东西难以割舍,因为我们需要一批新的优秀的苗子顶替上来。”孙海平介绍说,现在手上有几个上海田径队的青少年队员,很有潜力,包括蒙园,以及不久前在上海市运动会上险些打破男子110米栏全国少年纪录的谢文骏(微博),虽然不一定能像刘翔那样有冲击世界冠军的绝对把握,但“参加奥运会和国际性赛事绝对没有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更为艰巨的长远目标,孙海平已经开始尝试转换自己的角色,把更多的具体工作交给深受自己浸淫、栽培的新一代教练。“原先孙海平的助手宋美玉,跟他学了两年之后,现在孙海平的宏观调控下,已经单独成立了一个女子跨栏组。孙海平以前的弟子陈雁浩转做教练后,现在也开始自主招生,成立了跨栏二组。还有现在孙海平身边的两个助手,盛越铭和曹靖,也会在他带刘翔外出比赛时,根据他的训练理念把队伍抓好,帮他分忧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杨培刚介绍说

与人才梯队培养难度不相上下的,是理念的更新与升级。谈到与欧美先进职业田径运动的差距时,孙海平感触良多。“我们去过美国科罗拉多奥运会田径集训基地,感觉中国的硬件设备近年来已经跟他们没有区别了,但是在软件方面,包括训练思维、模块、医护保障、技术分析等等,差距就非常明显,思维一落后,你制订的方案,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也都是不占优势的。”

最让孙海平有切肤之痛的,无疑是刘翔2008年的受伤:“国外经验是,一般小伤病,理疗、电疗、超声波,大问题,就毫不犹豫地用外科精细手术,而我们经常只能用保守治疗。2008年,刘翔受伤后,国内很多专家都说要用保守治疗,结果就是。表面上,3个月以后就好了,一训练,立刻复发,不能跑不能跳,因为4个钙化物还在右脚跟腱上,没有办法。”最终,师徒两人选择于12月赴美,聘请美国休斯敦赫曼纪念医院的外科医师、曾为姚明主刀的汤姆·克莱顿医生做了微创手术,将4块钙化物取了出来——今年初,克莱顿也正式成为刘翔保障团队医疗组的一员。

在孙海平眼中,教练员是个程序设计者,而运动员则是执行程序的计算终端。以往国内田径训练程序设计的弊端,在于一种单一的线性思维,只能逐步训练所需各项能力而缺乏统筹,结果顾此失彼。“田径这个项目,影响运动员赛场表现的因素有很多,不是仅仅练一个力量,增粗肌纤维就能解决的,还要有爆发力、神经反射弧的灵敏度等等,我们以往习惯把问题割裂开,一个个地解决,然后再整合,这样无形中走了很多弯路。”孙海平表示,“我们现在尝试用全新的训练手段,用一个环节同时练习这些能力,同时进行整合,单项素质并不突出的刘翔为什么能和罗伯斯、奥利弗、杜库雷这些顶级高手保持竞争力?就是胜在一个综合能力。”

(三联生活周刊)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daf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