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中国足球 > 正文

辽沈晚报:另一个辽足时代 还会遥远吗?

2011年11月03日10:13辽沈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印度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蛰伏了17年,2011年11月2日,昔日的亚洲冠军重回亚冠舞台,年轻的辽足创造了一个奇迹!

想当初,谁也没有把辽宁宏运队列为今年的亚冠热门。论投入,辽足比不上广州恒大;论人员,辽足赶不上山东、杭州、北京等诸强;论保障,辽足在中超也不是位居前列。就是这样一家低调的俱乐部,就是这样一支不被看好的球队,开创了中国足球的一个神话。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这是宿命还是轮回?这是昙花一现还是辉煌的重新开始?在这背后,浓缩的是实际上是辽足人的默默的奋斗史。

回首这17年来,辽足身上是灰色记忆。

历经两次降组,一度让人绝望,第一次降级,外界唏嘘不已,之所以重新回到顶级行列,还要感谢一代教父张引培养的1999辽小虎。但即便是那个偶像风靡的时代,辽足过的还是苦日子,头顶人才济济的光环,球队在资匮乏的窘境下,不得不靠靠卖血来维系。

当1999那一代球员资源基本耗尽之时,辽足痛苦地经历了第二次降组。在这个过程中,欠薪、卖队员、拆东墙补西墙、各路官司纠纷已经让当年的辽足俱乐部不堪重负。为了生存,辽足不得已在省内周边城市打游击,甚至一度将主场远迁北京,省内包括抚顺、鞍山、锦州、铁岭、葫芦岛都留下了辽足颠沛流离的背影。直到2006年下半年,宏运集团接手,球队才真正意义上稳定下来,将主场重新迁回大本营沈阳。

不管有多难,不管多艰苦,辽足还是顽强地活了过来。

其实,在省内,各界从来都没有对辽足放弃过,没有对辽足失去信心和希望,作为常年跟队的记者,身处第一线,广大辽沈媒体更是从来没有抛弃对辽足的关爱。最近这两年,省内有一个元老促进会专门举办过辽宁队夺取亚俱杯“4·29”纪念活动,带头的是李应发、金智荣等老前辈,他们一呼百应,举办促进会,老辽足队员马林、唐尧东、董礼强等悉数到场;小球员中,他们向往“辽宁队”这三个字,这才让辽足的梯队日趋完善;当年辽足没有训练场地,大院及时提供;辽足没有健身房,辽宁省体育局及时出手,为球队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说,从上到下,从老到小,他们对辽足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具体到今年,宏运集团最近两年的合理规划和理性投入产生了化学反应,俱乐部的身后,拥有一个优秀团结的作战团队:马为首,教练组为辅,配合以于汉超(微博)、张鹭、杨旭为代表的球员们。抛开外援,清一色本土辽军在中超绝对位列前茅。

辽足能有今天,这是辽宁省体育局大力支持的体现,这是大院深厚底蕴的再现,这是宏运集团默默坚持的回报,这是教练组集体智慧的胜利,这是队员们团结拼搏换来的成绩,这也是辽足强大的医疗人员付出巨大心血得来的成果。所有的这一切汇聚在一起,成就现在的辽足。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其实,这也是辽宁体育乃至辽宁精神的完美展现。

站在历史的节点,辽宁宏运队已经掀开了新的篇章,打进亚冠,这可以看做是重塑辉煌的开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机会出现时,必须牢牢把握,打进亚冠只是起点,这是辽足人的共识。有着这样的底蕴,有着这样的氛围,有着这样的支持,打造属于另一个辽宁宏运队时代,这还会遥远吗?

首席记者 姚国繁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