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惊天反转!1米85CBA扣篮王压哨入选世界杯 他靠什么逆袭

老猎人说球2019-08-29 15:34
0评论 收藏

本文来自企鹅号:老猎人说球

北京时间8月29日,中国男篮官方公布世界杯12人大名单,此前濒临出局的孙铭徽压哨入选。

从今年5月集训至今,中国男篮从最初的20人集训名单逐步缩减,直到距离世界杯正式开打还有2天的时候,最终参赛的12人名单终于出炉。在长达数月的集训和比赛中,中国男篮阵中绝大部分球员的地位都较为稳固,尤其是以易建联、郭艾伦为首的核心球员,早已经锁定了出战世界杯的席位,为数不多的悬念,只存在于两到三个最后名额的竞争。

在本月上旬的昆山四国赛开打之前,中国男篮出战世界杯的12人名单已经较为明朗,随着吴前、胡金秋和陈林坚的离队,当时队中只剩14人,最后席位的争夺,集中在任骏飞、孙铭徽、可兰白克和沈梓捷4名球员之间。四国赛上,任骏飞在边缘人中脱颖而出,加之丁彦雨航伤退带来的锋线告急,他率先得到了李楠的垂青。

与巴西男篮的两场热身赛,是中国男篮踏上世界杯赛场之前的最后备战,沈梓捷已经被调整至国奥男篮,因此这两场比赛开打之前,12人名单几乎已经浮出水面,唯一的悬念是可兰白克和孙铭徽谁将压哨入选。

但就在大约24小时之前,一个意外的出现,让本已经无比清晰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男篮队长、主力锋线周鹏在队内训练中受伤,左脚第五跖骨骨裂,确定无缘世界杯征程。这一突发状况,打乱了李楠的原有部署,国家队重新召回已经随国奥训练和比赛的沈梓捷,并且需要在可兰白克、孙铭徽和沈梓捷当中做出留下两人的最终选择。

经过慎重考虑,中国男篮留下了可兰白克和孙铭徽,放弃带上内线新星沈梓捷。在丁彦雨航、周鹏两大主力锋线同时伤退的情况下,司职三号位的可兰压哨入选并没有出乎太多人的预料,而孙铭徽在最后时刻“逆袭”成功,则成为了这个夏天最大的“意外”。

由于长时间没有被李楠派遣上场,孙铭徽被看作是中国男篮的候补球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13人”。后卫线席位的竞争,向来是最为激烈的,从集训和热身的一开始,方硕、吴前、孙铭徽,甚至包括伤愈复出不久的赵继伟,都在为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机会而奋力拼争。多数时间里,与其他几位后卫比起来,孙铭徽的地位更为边缘化。

在随队出战了第一阶段对阵澳洲NBL联队的比赛之后,孙铭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伤病,他在中国男篮赴美征战NBA夏季联赛的比赛中找到头部撞击,导致其基本错过了夏季联赛这最为重要的一个热身阶段。此后中国男篮先后出战了斯坦科维奇杯、中喀男篮对抗赛和昆山四国赛,在一共7场比赛当中,孙铭徽只在对阵喀麦隆的第二场比赛中出战了14分钟。

整个热身赛的过程中,孙铭徽虽然一直被李楠留在队中,但仍然被认为是很有可能无缘12人名单的球员,因为他从夏季联赛开始就没有得到过稳定的轮换出场时间。但这一切,在距离世界杯正式开打不到10天的时候发生了改变。

与巴西男篮的热身赛,是中国男篮今夏备战的最后冲刺,对手的含金量也足以检验训练成果,可以为李楠的名单选择和排兵布阵提供重要参考。第二场比赛,中国男篮一度落后对手17分之多,但是他们从末节比赛开始疯狂追分,最后仅以3分之差输掉了比赛。孙铭徽是这场比赛中国男篮阵中的最大惊喜,他在第三节比赛末段被替换上场,在在14分钟的出场时间里,为中国男篮贡献了9分1个篮板和2次助攻。

不仅数据高效漂亮,孙铭徽在末节比赛打出了令主场球迷感到振奋的精彩表现,距离全场比赛结束还剩2分多钟的时候,中国男篮还落后巴西7分,孙铭徽外线运球突然加速,撕开了巴西防线,杀入内线将球打中,这记霸气十足的个人进攻,让中国男篮的反扑狂潮得到延续。

正是这场比赛的抢眼表现,让原本已经被遗忘在人们视线当中的孙铭徽,重新回到了12人名单的争夺当中。压哨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鹏意外受伤造成了名额空缺,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即便是无法得到出场机会的时间里,孙铭徽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刻苦的训练和日复一日的努力,直到迎来命运的垂青。

在沈梓捷和孙铭徽之间,李楠最终选择了孙铭徽,这也就意味着,在失去两大主力锋线之后,中国男篮倾向于更有冲击力的“小型锋线”阵容。孙铭徽在场上可以司职一二号位,如果李楠将赵睿用作锋卫摇摆人,孙铭徽是对后卫线的绝佳补充。

男篮世界杯的赛场上,孙铭徽的奇兵作用仍然值得期待。2017年中国男篮红蓝两队刚刚集结不久,就迎来了第一阶段的世预赛,孙铭徽在男篮红队对阵韩国的比赛中“一战成名”,首发出场的他打了31分钟,砍下21分3个篮板4次助攻,被媒体和球迷尊称为“抗韩英雄”。而在此之前,身高只有1米85的孙铭徽,还因为全明星赛上精彩的封王之扣,展现过他劲爆的身体素质。孙铭徽除了技术全面、冲击力强,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打敢拼,始终保持对胜利的渴望,这同样是一支球队不可或缺的特质。

成功逆袭的孙铭徽,会在即将开始的世界杯上带来怎样的表现,我们也将无比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erryshe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