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今年的扣篮大赛好不好看,应该已有公论了。如果你一定要我评价,我只能说,呃……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整场比赛,唯一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扣篮,是丹尼斯-史密斯(DSJ)那记360度转身+胯下换手+反手砸扣,这也是全场第一个满分扣篮。

依我的标准,只有这一扣能得到50分的满分。但事实上,后面接二连三又出现好几个满分:米切尔底线飞跃三人、米切尔抡臂大风车、小南斯空中砸板补扣……

这个时候你会想,难怪今年NBA要选三个娱乐明星当评委,他们的眼光就是跟你不一样。你的问题,就是看球太多、标准太高。

平心而论,这几个扣篮不能说不好看,只是,没“那么”好看——换句话说,跟自己的期望值有差距。

这些年来,扣篮大赛的观赏性经常不尽如人意,这不是什么秘密。细心的球迷通过一些小细节,也能注意到这项赛事略显力不从心。

参赛球员的量级越来越轻,愿意出赛的不是新秀就是角色球员,大牌球星几乎一致高挂免战牌(沃尔跟阿迪的最新合同里甚至注明,参加扣篮大赛可得25万美元,夺冠可得100美元,结果你看到了,沃尔还是不参加);

往年扣篮大赛,场边能坐满科比、詹姆斯、加内特这样的当红巨星;如今,只剩刚参加完技巧赛、三分赛的那些选手愿意现场助威;

往年的评委简直个个都是超级扣将,分分钟能脱下西装,现场给你秀一把操作;如今,5个评委里只有一个“J博士”可堪一战,其他4个人……3个艺人,1个女将……

事实上,连《体育画报》这样的严肃媒体,谈到今年这届扣篮大赛也忍不住用了一个词——“Uninspiring(不怎么振奋人心的)”。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谁不想要一届精彩绝伦的扣篮大赛呢?问题在于,从参赛选手到观赛球迷,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现实。不能面对现实,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努力,距离目标就越远。

让我们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扣篮可以称作一项艺术,这项艺术早已在特定的历史时间段里达到了它的巅峰,后人想要接近甚至翻越这个巅峰,某种意义上只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艺术跟科技不一样,科技可以日新月异、更新换代,艺术却自有其发展规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它在最短促的时间内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达到巅峰,成为经典,这个瞬间就成为它的拐点。拐点之后,结局各异,但经典再难超越,甚至再难重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谈论中国古典文学,往往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我们谈论中国书法,也往往说“秦篆汉隶魏碑唐楷”。每一个特定的艺术门类,都分别对应一个特定的时代。这个门类,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后人只能心摹手追,却往往无法望其项背。

医圣张仲景是东汉人,书圣王羲之是东晋人,诗圣杜甫和画圣吴道子都是唐朝人……后人不是不想超越,是无法超越。

甚至武侠小说里也有类似的案例。乔峰在《天龙八部》里凭“降龙十八掌”威震天下,《射雕英雄传》里从洪七公传到郭靖手里,当时仍算江湖一大奇功。转眼到了郭靖女婿耶律齐,十八掌就没能学全,据说此后历届丐帮帮主都只会十四掌。再到元末的丐帮帮主史火龙,俨然只剩下十二掌了。

古龙当年因病去世,倪匡写了这么一副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有些经典,有些伟大,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如果把扣篮看作一门艺术,把扣篮大赛当做是这门艺术的“正史”,显而易见,早在2000年的金州全明星赛场上,它就已经登峰造极、无可超越了。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那一年在奥克兰升空的“不明飞行物”卡特,用一个又一个动作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力。他重新定义了何为“暴力美学”,让世人在那一个个瞬间懂得了,究竟什么才是飞翔。

套用一个滥情的句式:那几记超群绝伦的扣篮,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从那以后,扣篮大赛分化出两种主要流派。一种是沿袭卡特的扣篮风格,走至刚至猛之路,讲究扣篮的力道、动作的舒展、腾空的高度、动作的复杂,比如杰森-里查德森、约什-史密斯、扎克-拉文等等。

但问题在于,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只是一味延续前人路数,在自身天赋的限制下,突破天花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于是,另一种流派另辟蹊径,把扣篮创意当做主战场,讲究角色扮演、情节设计、多人配合、戏剧效果,比如“超人”霍华德、“氪星人”内特-罗宾逊、“飞汽车”格里芬、“吹蜡烛”杰拉德-格林等等。

久而久之,第二种流派逐渐占据上风,扣篮大赛几乎变成一档《戏精的诞生》。

如果不是2016年(也就是两年前)的多伦多,扎克-拉文和阿隆-戈登的超级对决横空出世,我几乎以为第一种扣篮流派已经销声匿迹。就像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惊世对决用一种复古的方式,让球迷对扣篮以及扣篮大赛的认知再次被刷新,依稀看到超越巅峰的可能性。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然而,奇迹如果一再发生,也就不足以被称为奇迹了。两年前的“决战紫禁之巅”,被这两年的扣篮大赛证明只是惊鸿一现。作为观众,我们不得不在对天才和奇迹时刻满怀期待的同时,心平气和地接受平凡人类的庸常和局限。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序言中写道:“尽管歌德怀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许多数不胜数无关紧要和习以为常的琐事……真正难忘的非常时刻少之又少。”

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有些天才,几十年难得一遇。我们足够幸运,能见证卡特的一飞冲天。但我们同时也不够幸运,每个人被他的轻松自若、潇洒飘逸而欺骗,误以为每一个满分扣篮都应该像他那样,毫不费力、手到擒来。我们不知道,天才和凡人之间的鸿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被逾越。

好花不常开,但日子还是要好好过。明知扣篮大赛的观赏性很难达到预期,但我们照样一年又一年对飞翔充满幻想。NBA自己也知道这项赛事日渐尴尬,早在1998年就曾主动中断过一次(用WNBA-NBA组队的双球赛代替),但球迷们的反应却是:“即使不好看,我们也要看,万一比想象中好看呢?”

NBA联盟从善如流,于2000年恢复了扣篮大赛。结果,在重启后的第一届大赛,扣篮艺术的华彩乐章就被奏响。惊喜,总是发生在你不抱希望的瞬间。

就像寻找恋爱对象,你越是标准严苛,就越难找到合适的那一个。把心态放平、标准放宽,也许反倒会在下一个街角,有一场美丽的邂逅。

期望在明年的夏洛特全明星周末,我们能遇见那些美妙的扣篮。

鱼乐NBA:对今年扣篮大赛用一字评价 猜猜是啥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鱼乐NBA(yulenba)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edc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