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陈露投资千万再建冰场:希望孩子少走弯路

[摘要]在筹备了一年多的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开业暨自主IP发布会上,陈露透露了这一年多的心路。据她介绍,冰上中心的整体面积为2200平方米,投入近2000万元。

陈露投资千万再建冰场:希望孩子少走弯路

陈露在开业典礼上致辞。

“人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20岁、30岁、40岁的想法和追求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我来说,不变的是对于事情的执著和要求。”出现在陈露(北京)国际冰上中心的陈露和印象中一样美,多了一分淡然也增添了一份笃定。作为中国花样滑冰旗帜性的人物,她对于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陈露说:“我享受滑冰,也享受教小朋友,现在是特别好的一个时间点,希望把整个产业做起来,去完美呈现。”

创业 这是非常好的契机

在筹备了一年多的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开业暨自主IP发布会上,陈露透露了这一年多的心路,“这一年来的准备事无巨细,从选址、申报、铺场、招生再到试运营,团队一直处于‘满仓’状态”。据她介绍,冰上中心的整体面积为2200平方米,投入近2000万元。

作为花滑运动员,陈露在冰迷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退役后做教练、负责运营,在深圳开始新的篇章,她的人生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陈露坦言:“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是一种积累,这也是多年的习惯。在做北京的项目之前,我们研究了很久,而申冬奥成功,也加速了我们的脚步,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其实这中间也有很多艰难的时刻,尽管也会有人说是不是要换一个方式,或者做其他的选择,但我就是内心一直坚定地相信这件事。开幕式上,所有这些画面之前在我脑海中上演过很多次,我知道会有这样的呈现,我也对于所有的这些充满信心。”

概念 希望孩子少走弯路

退役后,因为运动员期间常年在美国训练,陈露选择留在美国生活并考察北美冰上产业的运营方式,也为自己未来的“二次上冰”积累经验。不论是商业冰场还是独立冰场都以发展花滑和冰球这两个有一定技术门槛的项目为主,瞄准的群体是4至12岁的青少年,培训教育是主要行业方向。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同样将目光投向了青少年的冰上运动培养与训练,在这里可以学习花滑和冰球,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在这里接受最先进、最专业的指导。

陈露介绍,他们采用东西方教学体系结合的理念。对于花滑课程,陈露用的是以谨慎著称的俄罗斯教学体系,而对于冰球,她则采用加拿大教学体系,并学习他们的课程体系。“我们的教练团队资质和教学系统都得到了国际认可,中国国家队队员也接受过我们的培训。培训内容还包括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学习进度等等,都有正规的指导和操作。”陈露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开幕式上的整个表演团队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就是想传递一个概念,就是专业。我自己非常享受教授小孩子的过程,希望所有孩子从小能够接受最正规的训练,将所有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也是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有天分的孩子,让他们体验滑冰的快乐。”

未来 创冰上生态产业链

除了培训外,承办赛事成为冰上中心的另一业务。陈露认为,专业人士搭建专业平台,就能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而尽一份力。“目前,国内青少年的冰上赛事数量不足,导致许多参加培训的孩子没有展示的平台,我们需要建设这样的基础平台。”对于公司的整体未来,陈露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未来我们还要在体能康复、装备服装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打造冰上生态产业链。”陈露透露,有很多资方已经找过她,公司目前也正在准备融资。

对于资本,陈露的态度非常开放:“所有的发展都需要合作伙伴,现在做事情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做成的,需要汇集各方面的资源,将想法更好地呈现出来。我非常幸运,这么多年因为自己的专注和高要求,有很多伙伴相信我,大家能够一起用最高标准去把事情做好。”

陈露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在北美,无论滑冰还是冰球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链,而我们还在刚刚开始的阶段,但现在各方面的机缘都比较成熟,是非常好的时机,也具有可操作性。”

平衡 努力做孩子的榜样

昨天是母亲节,陈露也是孩子的妈妈,因为选择在北京开始新的项目,她有很多时间都在北京和深圳之间飞来飞去,也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对于平衡家庭和事业,陈露说,“我们身上不仅仅有一种角色,作为母亲,我也非常希望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时光,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这样孩子也会有压力,孩子是一面镜子,当你自己是全情投入,高标准严要求去追求事业的时候,他能够看到你,也会感受到你对于生活的热爱。”

陈露说,自己总是选择在突破,“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累,但我总是喜欢去找到那个突破的点,希望发现新的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也希望发现更好的自己。”作为知名运动员,在退役后成功转型,陈露说,“我总是有明确的目标的,小时候开始想做全国冠军,后来想当世界冠军,即便没有成为奥运会冠军,但我全力以赴了,所以一点也不后悔。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但有时候我们没有行动起来,就错过了。我想我大概不怕吃苦,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我也相信,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更优秀。”

北京晨报记者 宋翃

(此视频与原文内容无关,仅供延伸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felixy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