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苏群:“雷霆三少”不能同队 NBA一定出了问题

苏群:“雷霆三少”不能同队 NBA一定出了问题

任何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一定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再观察,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它对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正如我们此时观察勇士杜兰特火箭的哈登、雷霆的威斯特布鲁克,才能知道NBA一定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四年多以前哈登离开雷霆时,我们只是以为杜兰特和威少失去了一位不错的帮手,雷霆少了一位出色的第六人。但现在再看哈登,他已经是NBA新“助攻王”最可能的人选,并且有机会成为历史上第五位平均助攻超过12次的人。

很多人不耻杜兰特去勇士,认为他去“抱大腿”,殊不知杜兰特自己也是一条“真大腿”。尽管他努力克制自己的出手,但仍然在前13场打出了接近28分、篮板球8个和接近5次的助攻数据。他不是在某一节(比如对凯尔特人),就是在上半场(比如对雄鹿),就把别人整场的数据写得差不多了。换句话说,“水花兄弟”的出色,并没有掩盖杜兰特MVP的光芒。

而威少呢,他现在以接近32分的数字列得分榜第二位,13场比赛打出了4个“三双”,还有两次离“三双”只差一次助攻。大神乔丹和科比都说,他们从威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苏群:“雷霆三少”不能同队 NBA一定出了问题

作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家,当年金岳霖用英文写过一句有意思的话:“这两姐妹,谁都比对方漂亮。”看上去不符合逻辑的一句,却蕴含着无穷味道。当年的“雷霆三少”,现在看来“谁都比另外两位强那么一点”。

这是NBA职业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三位天王级人物,诞生在同一支球队,最终却不能留在一起,携手统治天下,这是NBA面临的一个问题。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杜兰特在雷霆身上怒砍39分时,我们从只得20分的威少的眼神里看到了不服;当威少在火箭身上怒砍30分时,我们从只得13分的哈登的眼神里看到了无奈。

按照NBA设定的机制,数量有限的顶级球星应该平均分配到各支球队,所以联盟设立了“工资帽”。但为了鼓励资历够深的球星,奖励那些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老将,又增设了很多特例,因此这是“软工资帽”,允许破限。真正约束各队投入的是“奢侈税”,虽然高出工资帽2000多万元,还是让雷霆计较500万元,最终让哈登放弃了雷霆投奔火箭。

当年哈登离开雷霆是钱的原因,而不是技术原因;后来杜兰特离开雷霆是技术原因,而不是钱的原因。但现在看来,由于钱的原因让雷霆少了哈登,才产生了杜威之间的技术原因,导致后来雷霆没有战术上的变通余地。这两大原因,都没有鼓励NBA球队留住他们原生的组合,这正是这个联盟的问题所在。

苏群:“雷霆三少”不能同队 NBA一定出了问题

NBA的机制不鼓励球星抱团,比如詹姆斯、韦德和博什联手时,尝尽了内线短板的苦头,这样的尴尬如今在勇士队同样存在,但NBA的机制并没有阻止抱团发生。与此同时,NBA的机制却任由雷霆这样的原生态超级组合分崩离析,在互联网时代,这显然不是由市场的大小决定,而是由NBA的机制决定。

NBA没有给原生态组合留足够的大的生存空间,所以哈登走了,后来杜兰特离开的根本原因,也是认为雷霆没有引进足够好的帮手。既然哈登会因为钱而离开,那么雷霆也会因为钱而无奈,所以难以阻挡杜兰特离开。

如果不解决机制上的问题,这样的悲剧还会在其他年轻球队发生。比如,现在我们看到湖人队充满朝气,拉塞尔、兰德尔、英格拉姆天赋惊人,教练也不错,但他们之间的球龄正如当年的“雷霆三少”,是等差数列。随着湖人的成长,“雷霆三少”面临的问题,同样有可能发生在“湖人三少”身上。

按照劳资规定,自由球员留队最长可签5年,如果改换球队,最长4年。这和当年可签10年的规则比起来,可是太短了。NBA缩短合同年限的原因,是鼓励流动,激发活力,但这也让俱乐部和球星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打不了两年就面临太大的合同压力。

所以现在我们很难见到“王朝”,因为劳资规定的合同周期大大压缩了组合存在的空间。

苏群:“雷霆三少”不能同队 NBA一定出了问题

想当年青葱岁月,豪情万丈,但挡不住时光荏苒,同室操戈,这就是NBA的悲哀。

亚当-萧华说,联盟正在讨论新的机制,创造条件给球队留住本队的自由球员。他说,可能的办法是让各队有机会提前与本队自由球员谈判,留出时间让他们提前做决定,是换走还是留下。但这样的新机制只是给球队创造了换走的余地,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助于留住原生态组合。

或许可以让本队自由球员签更长的合同,比如6年甚至更长,而不是5年。

马刺一直是NBA的特例,他们的球星多来自海外,因此愿意留在本队而不是频繁跳槽。马刺稳定靠的是波波维奇的团队文化,以及海外球员求安稳的特性,并非来自NBA的合同机制。但正是马刺的团队文化,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历史上最伟大的原生态组合之一“GDP”。

NBA应该鼓励这样的组合存在,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以上内容来自公众号:苏群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oolzh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