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王猛:回眸NBA中国赛十二载 悠悠往事满是情

王猛:回眸NBA中国赛十二载 悠悠往事满是情

距离第一次中国赛,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我进入这行,也十二年了。

真快,尤其在你回想的时候,时间似乎真如同传说中那般,飞逝而过。

2004年夏天NBA第一次把季前赛带到了中国,那是姚明进入NBA的第三个赛季,麦迪来的第一年。那是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二年,那时候我还能流利地说土耳其语,很唬人的。那时候,NBA得把包括地板在内的全部所需物品千里迢迢地运来。那时候,还没有五棵松,没有梅赛德斯中心这样庞大漂亮的球馆。可,回想起来,那时候挺美好。

我的篮球媒体生涯从那时候开始。算是中国篮球市场的盛世之始了。十二年,听起来还行,细琢磨起来,是无比遥远的年代了。譬如媒体,遭遇巨大变革。那时候,看报纸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一年,三份只做篮球的报纸诞生,还有无数新的杂志。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也是。《休斯敦纪事报》,很多老火箭球迷应该都记得,休斯敦当地最大的报纸,那一年中国赛,他们派三个记者来。其中一个,提前来中国两个礼拜,就是为了写诞生了姚明这个国度的故事。

是故事。不是数据,不是比赛过程,是有血有肉,读起来有滋味,让人有阅读快感的故事。

那时候,书写,在我看来是件很神圣的事。时至今日,我仍然这么想。可惜,时代似乎不这么觉得了。

那位提前来中国两个礼拜的记者叫做富兰·比林伯利,生于费城的一位老记者,今年62岁,做NBA记者足足45年了。我最喜欢的NBA作者之一。十二年前,我们相识,如今早成了忘年好友。老爷子喜欢喝啤酒,到处旅行,吃不一样的食物,乐此不疲。十二年过去了,我们一起不知道喝了多少啤酒。那时候,报纸愿意花钱,让他来呆很久,认识这个国度,慢慢滴写故事。那时候,休斯敦纪事报卖得好啊,都看,也只看这个。那是日报,周日那期,那时候能卖出八九十万份,周一到周五的,也有五十万的发行量。体育版是厚厚的一叠。尤其周日版,重的,能把人砸出内伤。版面和内容,都厚重得很。

现在不行了,纸媒不景气,《休斯敦纪事报》的发行量跌了一半还多。这一次火箭又来中国,他们只派了一个记者。现在的报纸,薄了,内容少了,周中等体育版就四页。休斯敦有太多职业大联盟球队,还有大学比赛,分给火箭的版面区区有限。当然,有意思的,能给你带来阅读快乐的东西也少了。

当然,在中国也是一样。

王猛:回眸NBA中国赛十二载 悠悠往事满是情

(老爷子第三次了,懂吃的,见面就说,应该到了吃大闸蟹的时候了,对吧)

在上海,我请富兰吃饭,喝啤酒,推杯换盏中,老爷子感慨:我好怀念以前。我说:我也是。

其实,我们说的以前,不是一个以前。

富兰开始采访NBA的时候,球员还没有包机,他们和球队一起旅行,住同一家酒店,相处的时间久,彼此了解,也彼此信任。那时候,采访是采访,采访之外就是相处,你能真正了解你面前的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酒店的酒吧里喝酒聊天,午夜里一起吃披萨,美好的故事就源源不断地流传出来。

王猛:回眸NBA中国赛十二载 悠悠往事满是情

(这是八年前在北京,看,那时候我多年轻,姚明多瘦)

我说的以前,是过去十多年。那时候,因为姚明,采访NBA是另外一个样子。当然,姚明也是不一样的NBA明星。十多年来,NBA球星们被保护得越来越严密。与媒体和外面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现在采访NBA的记者们只能在比赛后,训练后跟球员聊上几分钟。他不认识你,哪怕天天见你,每天,跟你和包围在他身边的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加起来说几分钟话,他不会,也没必要跟你说真正的想法。你根本看不清他真正的样子。姚明是个异类,他喜欢表达,也善于表达,和姚明相处的那些年,他成了我认识NBA的一个重要线索人物。他会在赛前投篮训练的时候,坐在场边,跟大伙儿闲扯,天南海北。他会叫相熟的跟球队,队友们一起出去,吃饭,到家里做客。从那之后,中国媒体认识NBA,再没有更好的线索人物了。

现在,我们俩口中,心里的以前都没有了。所有,现在你很难以媒体的身份真正了解NBA的世界和生活。当然,也就写不出来能还原一个人原本真正样子的故事了。

所以,富兰怀念和大卫·斯特恩争论,冲着他扔披萨,让总裁闭嘴的岁月。我怀念,斗地主赢姚明美元的日子。我们共同怀念那个能写出美妙故事,读让人有阅读快乐文字的年代。虽然,那些日子刚过去不久,回想起来,宛如隔世。

真的,其实没过去多久。IPHONE手机其实才问世九年,可我们的生活都被翻天覆地的改变了。

不是现在的生活不好。能成为一名体育媒体人,是一件幸运的事。十二年前,进入篮球媒体这个行当是我人生里最重要,也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即便在今天的条件之下,这工作仍然美妙。它带着认识这个世界,这过程之中,我成为着更好的人。这工作,让富兰走遍了整个世界,经历了太多不可思议。让他在中国有了我这样能陪他喝酒,聊很久很久天的好朋友。现在的时代,也很好。作为一个祖父,他能在休斯敦天天看到远在加州的外孙。作为一个父亲,我在上海出差,解说中国赛的空闲时间,总视频调戏我儿子。而从前,他只能拍照片,去邮局把闺女的照片寄给远在费城的他父母。而,我刚刚去美国采访那几年,并不是每一个酒店都有WI-FI,我们得把电话线接在电脑上,拨号上网。

可我们仍旧怀念以往的美好。

我们怀念十二年前的中国赛。

那一次,一个活动临时取消了,范甘迪跟同车坐着的姚明说,反正有时间,带我看看你的家乡吧。恰好,距离姚明家,那时候的家,他长大的地方,不远。姚明指挥司机往开。范甘迪开玩笑,说:姚,反正也不远。咱们溜达过去怎么样?姚明多聪明,多鸡贼,他告诉范甘迪:如果这赛季你还想我为你打球的话,我建议还是别这样,我怕这么下车溜达过去,瞬间就被淹没了。

那是姚明衣锦还乡,带着NBA比赛回到家乡的第一次,他真的会被人流淹没。

车子开进姚明长大的小区,门很窄,下车之后,姚明站在小区里,指着八层,说那就是我的家。范甘迪抬头观瞧,看得到阳台上晾晒的衣服,闻得到空气中的饭香。那是中午时分,家家户户正在准备午饭,甚至,他能听到炒菜的声音。当然,还有慢慢增加的阳台上大妈们的聒噪声。有人发现了楼下站着几个奇奇怪怪的人,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这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任何进了小区范畴的陌生面孔,首先也一定会被大妈们发现,并来回审视。一家看到了,更多家听闻声音,也探出头来。姚明和范甘迪,如同站着清晨苏醒中的森林里一般,鸟儿啼叫的声音慢慢覆盖着他们。楼下聚集的也越来越多,她们大多都是老邻居,看着姚明长大的。跑过来,拉着姚明的手,家长里短的聊。此情此景,之后很难再发生了。

姚明的小学也在附近,他们也去了,范甘迪看着矮小的课桌椅,怎么都想象不出,庞大如大象一般都姚明,是怎么把自己塞进去的。那时候,姚明还不是女兆日月,清瘦得很,可,那桌椅也太小了。

正赶上,那一天学校里学生外出活动,学校里空空的,姚明玩性大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涂画起来,大概写了我是姚明,我来看过你们啦,可你们都不在,我向你们问好之类的。范甘迪觉得有趣,也跟着涂了起来。

再之后,他们走到操场上,姚明指着操场上的篮筐说:我人生里的第一次投篮就是在这。有人把一颗篮球递了过来,姚明站在罚球线上,摆出帅帅哒样子,扬手扔了出去,皮球划出一道干净利索的弧线,特别干净,什么都没碰到的三不沾。范甘迪,笑得坍塌了。

十二年过去了,往事如风,回想起来挺美好的。

王猛:回眸NBA中国赛十二载 悠悠往事满是情

那时候,每周三期报纸,我吭哧吭哧地写,一期好几千,有时候上万,最多一次两万三千字,写完,如同完成了一场战役。那时候,我不知道第二天捧起报纸的人,阅读时是何种体会。那时候,微博刚刚诞生,也没有公共微信。直到后来,很多人跟我说当初在学校里,分报纸,排队等着看火箭的故事,才终于能体会到滞后很久的成就感。

现在,我们都是在推送中知道比赛结果的,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比赛直播,我也从更衣室里转战到了演播室里,那时候,每天构思新的故事,现在想的则是怎么能更好地在屏幕这头陪大伙儿痛痛快快地看球。

现在也挺好。可我们还是怀念过去。过去有过去的不好,也有过去的好,我们经历过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好,就总有点儿耿耿于怀的。

我有电纸书阅读器,很早之前就有了,也很早之前就丢在一边不打算使用了。我还是喜欢纸书,还是看喜欢有阅读快感的文字,还是不太喜欢罗列数据,还是爱读有趣的故事。我曾经是美国两家书店的会员,没事儿就去溜达,每次去,都有收获,会看到一些我之前根本没听说的有趣的书。后来,这行业倍受打击,其中一家倒闭了。

好消息是另外一家生存下来,而且似乎越过越好了。富兰告诉我,在美国,纸质书的印刷量和销售都开始了反弹。多好,有些美好实在太美好,让人无法舍弃。

悠悠十二载,好多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又一年中国赛要来了,新的故事会写进我们共同的记忆。每一段都有他的滋味,也都有新的美好。可我总会怀念十二年前最开始那一次。

PS:今晚我将在上海,和张卫平前辈一起走腾讯给您带来中国赛的现场解说。晚上见!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王猛(wangmengtalk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王猛:最想和詹皇聊啥?一个人如何改变一座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eus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