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为男篮倾其所有 现实面前仍留太多无奈

宫鲁鸣为男篮倾其所有 现实面前仍留太多无奈

宫鲁鸣回忆执教历程

弹指一挥间,起落一转眼。宫鲁鸣,到了离开的时候。

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宫鲁鸣正式确认自己将卸任国家队主帅一职,返回篮管中心继续坐办公室上班。带领男篮国家队南征北战的峥嵘岁月,又一次画上了句号。

从2014年临危受命接手国家队,经历了仁川亚运会的意外翻船、长沙亚锦赛的重登巅峰,直到今年里约奥运会的无奈与失落,跌宕起伏的经历,似乎并没有让这名59岁的老帅心中掀起太多的波澜。他见得太多,他想得太多,他知道这一切终究会到来。

宫鲁鸣回忆说,他在仁川亚运会出局之后,坚信中国男篮将在2015年的长沙亚锦赛夺冠。而在亚锦赛夺冠之后,他则预见到了一年之后的奥运会,球队将会遭遇接二连三的惨败。

他说:“我希望做中国篮球的铺路石,让中国篮球从我的身上碾过去,至少能够留下一些痕迹。”这个身高刚刚1米7出头的老人,自打时隔十年之后重出江湖,接手中国男篮帅印的那一刻起,便始终处于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之中。他曾经倾其所有,付出无尽的努力做出改变,但依然在沉重的现实与围城面前感到太多的无奈。他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他没有击败现实,但也没能被现实打败。

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也在不断学习

宫鲁鸣曾经多次被人问起,相比20年前,自己率领中国男篮的“96黄金一代”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第一次杀进奥运前八,现在的自己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宫鲁鸣笑笑说:“那个时候都叫我少帅,现在我已经是老帅了。”

20年前的宫鲁鸣,39岁,意气风发。在他的指挥下,那一批大多数是两年前才进入国家队的年轻人,将中国篮球“小快灵”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也正因为那一年奥运会的成就,他们日后被统称为“96黄金一代”。虽然日后中国篮球又涌现出了姚明易建联NBA球员,但人们依然更愿意将他们当做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代人。

那是宫鲁鸣作为教练员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巅峰,后来他曾经率领低谷中的中国女篮重振雄风,但在2004年奥运会,统领女篮兵败雅典之后,宫鲁鸣之后的十年,再也没有接过任何一支球队的教鞭。

“回头想想,那十年之间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整个世界篮球潮流的发展,应该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宫鲁鸣说。

接触过宫鲁鸣的人都知道,这个被外界冠以“儒帅”之名的主教练,内心则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格外强烈的骄傲。他坚信自己对于篮球的理解,他坚信自己对于竞技体育的信条,虽然他也为自己的固执和轻敌,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第二阶段的比赛中面对日本队,第四节中国队一度握有两位数的领先优势。此时的宫鲁鸣做出了一个“五上五下”的换人,在这之后中国队遭遇了对手的疯狂反扑,并最终被对方逆转。这场关键的失利,也让球队最终无缘四强。意外翻船的结局,让外界对于宫鲁鸣的口诛笔伐达到了顶点。

当然可以理解,无论是二十年前做教练的时候,还是更早以前做运动员的时候,中国男篮在亚洲都是无可撼动的绝对霸主。第四节领先两位数,胜利早就已经是稳稳揣在兜里的局面了。“这场失利的主要责任在我,”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宫鲁鸣主动揽下了责任,“这场比赛不仅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应该说更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宫鲁鸣,他真正意识到,眼前的这个时代已经全然不同了。

在联赛职业化的大背景下,运动员们经受的诱惑越来越多,球场之外分散心神的东西也有增无减。“所以对运动员,尤其是年轻运动员的管理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我也在不断学习,”宫鲁鸣说。

我们这么练,其实是很无奈的

宫鲁鸣依然在训练当中坚持“三从一大”的宗旨,尽管这为他带来了很多的非议。2014年春夏之交,新一届中国男篮在海埂基地进行高原拉练,那是他们当中很多人第一次经受如此严酷的训练——单调、乏味、疲惫,且看不到终点。

当时参加海埂集训的大名单,有20多人,其中不少球员在私下里都对宫鲁鸣的这种训练方式颇有微词。“在俱乐部我们什么时候这样练过,而且这么多人来这不练战术,天天跑圈有什么用?”一位前国家集训队的球员曾这样抱怨。

不止是球员本身,媒体和舆论,也对宫鲁鸣的训练方式抱有质疑。因为这些球员平时在俱乐部疏于训练,对自己的要求也并不严格,因此在大运动量面前很容易就会出现身体不适应的情况。经过舆论的发酵,很快就变成了“宫鲁鸣练废球员”的论调。

宫鲁鸣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在他看来这根本不需要,他知道这种“忍辱负重”般的训练会在将来,给这些球员带来体能、战斗力和信心的增长。但他又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不用像一个体校的基层教练一样,带着这帮国字号的球员们,弥补过去落下的功课。

“我们这么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其实也是很无奈的,”宫鲁鸣说,“作为教练,我当然希望一带队就能去练战术打法,去搭建他们的战术体系,可是这个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是不现实的。他们平时在俱乐部和联赛里的训练,绝大部分都是根本不达标的。篮球是一个对抗性的运动,对体能、力量这些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永不会变的。没有这些做基础,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宫鲁鸣也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训练的科学性也变得更加重要。他请来了北京体育大学的资深教授王卫星,担任中国男篮的体能教练。这个面容慈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成为了男篮小伙子们心中的“魔鬼教头”。在海埂训练基地的力量房,王卫星腰间别着一个扩音器,不断用语言鼓励着球员们规范地完成训练内容。

不过偶尔也会有一声——“XXX,你这个动作像男人么,小姑娘都比你有力气!”随着时间推移,尤其在中国队亚锦赛夺冠之后,宫鲁鸣的训练方式终于得到了认可。但他太清楚,严酷的训练,终究只能让少数十几个人受益。他们的体能和防守可以短时间提高,但战术素养和基本功,还差得太远太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标签: 宫鲁鸣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erryshe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