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失利反思:土豪,钱只能买“窝里横”吗?

国奥失利反思:土豪,钱只能买“窝里横”吗?

国奥队垫底出局

2016年初的中国足球仍然是“冰火两重天”,转会市场上随便一个球员都上千万的“红火”的另一面,是国奥队三战三败无缘里约奥运会的冰冷现实。

其实,国奥无缘奥运我们都不太意外,但以这样的方式离去,说明去年国家队的“溃败”并非偶然——虽然中国足球市场蒸蒸日上,但青训体系上不去,恐怕一二十年内中国球员仍然只能“窝里横”,在自家联赛里“享受”上千万的身价。

“土豪”们花个几千万买内援,这对追求眼前成绩的俱乐部来说无可厚非,但除了在金字塔尖“买买买”,总得干点打牢塔基、造福长远的事情。毕竟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足球项目和足球联赛除了商业属性,还具有公益属性。为中国足球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球员,满足广大球迷的殷切期望,不仅是俱乐部和联赛本该承担的义务,也是增强自身底蕴、打造俱乐部文化、凝聚城市精神的应有之举。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足协完全应该有所作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强制要求投入,并且投入比例不能太低。而去年底公布的一项青训调查表明,与球员动辄千万的身价相比,中超、中甲、中乙的49家俱乐部中,只有9%的俱乐部青训投入过千万。

当然除了俱乐部投入,中国足协本身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青训上,尽快建立起遍及全国的青训网络,并与俱乐部青训梯队联网,做好“伯乐”,不让千里马被埋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ndyjfzhe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