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赫体育回归教育的提问 青运会如何回应

综合其它微信公众号-体育FRONT2015-10-21 10:31
0

[摘要]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

关于巴赫体育回归教育的提问 青运会如何回应

在公共场合,抛开主办方流程而率性举动,以及对主人进行直言不讳的评点(哪怕出发点是善意的),都是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但在去年南京青奥会的几次露面,萌大叔、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就挑战了这一法则——在被南京体育学院授予“名誉教授”的仪式上,巴赫说道,“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

按说,巴赫此举不至于“后果严重”,至少会让自己置身于尴尬的境地。但在坊间,人们对这位前击剑选手充满了溢美之词。尤其是他关于体育回归教育的诊断,被认为迄今为止最生动的课件。

迄今为止,巴赫那震耳发馈的提问已经过去一年了,中国体育人到底如何破解这一课题?在福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又交出了一份怎么样的成绩单?

办赛理念:从刻意铺陈逐步走向务实

“中国体育长期以来对体育认识不深刻,突出表现是体育和教育脱节的症结。”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分析。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体育记者之一,许基仁曾带队采访过不少国际组织官员,但和那些或极度热情,或礼貌恭维,或以小细节来彰显亲近的政客式举动相比,看似不合时宜的巴赫,似乎和他的一些思考合拍,“他对中国体育的观察,看起来非常深刻。”许基仁说。

自从 许海峰射下奥运第一金开始,在国际大赛上争取金牌便成为中国体育的当然选择,而那种追求宏达铺陈,一切以金牌为基准的办赛理念,也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思想和必然选择。2014年南京青奥会,尽管预算据说不及北京奥运会的十分之一(18亿元),且在运行过程中不乏亮点:充满创意的主题曲吉祥物征集及网上火炬传递,轮滑攀岩等项目登陆体育实验室,年轻人为主体,场馆布局注重赛后反哺市民等等,被认为是开一时之风气的壮举。但在那届的开幕式上,和首届新加坡青奥会几千孩子滑完旱冰就开幕不同,号称节俭办赛事的本届组委会依旧追求场面的高大上;场馆设计,依旧有不够人性化的环节。在大雨中,表演和观赛的人群需要长时间漫步,以抵达各个在安保簇拥下的地点。而为了确保场面不出现混乱,组委会有意屏蔽甚至忽略了场地中冒雨坚持舞蹈、欢呼的孩子们,这些都成为公众吐槽的集中点。

而到了一年之后的福州全国青运会上,这种改变开始进行得更深入一些——

青运会火炬在跨省和地市间的传递,只在网络上进行,既环保低碳,又节约了资金和人力成本。

体育场馆、运动员村等投入的大头,遵循“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未交付的商品房,用作赛时运动员、教练员等临时性的驻地。

福州执委会的办公场所,几个人合用一张办公桌,纸张用完正面用反面;压缩场馆安保封闭期;交通、餐饮等服务与运动员村开村时间紧密衔接以避免空转耗费;简化礼仪接待……

这些思维之处,折射出主办方的办赛理念在发生一些变化,尽管这个赛事体量不足以让当地官员趋之若鹜。

但他们的努力,还是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在18日的青运会开幕式上,不请明星“大腕”,让青年人唱主角(演员大多是在榕高校学生),既体现了赛事开始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正常通道,也让赛事更加创新——充满特色的山地自行车表演、绳操、花式足球等展现了青年人的青春风采,而800名萌娃所带来的足球表演动感、美感十足。

比赛:从金牌至上到不设奖牌,注重文化

青运会开幕式,只是这种改变的一个开端,一页窗户。中国体育界能否真正践行巴赫式理念,还需要从19日开始的9天时间里得到检验。

“其实,无论体育还是奥林匹克运动,都不仅仅是一种竞技工具,而应该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方式、健身手段、社交平台、快乐载体。”许基仁表示。南京青奥会时,除了巴赫的自拍,最能体现这个内涵的莫过于”青奥之家“。在家里,每个摊位都承载着奥委会极为看重的教化功能。运动员流连于此,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得到积分,还能淘到各种礼物。

而脱胎于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全国城市运动会,接轨青奥会的第一届全国青运会,则是体育和教育结合的另一个改革的产物。

从兵败汉城到北京大捷,中国在“奥运战略”的指引下大步流星成为竞技体育大国;从参加奥运到举办奥运,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得以一一实现。1988年诞生的城运会,作为“奥运争光计划”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历程。邓亚萍姚明、林丹、罗雪娟、刘翔、孙杨……从城运会小试牛刀,到奥运会扬名立万,是许多中国体坛明星走过的相同的道路。

但时过境迁,当金牌脱钩于民族自信,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价值观的理性反思,尤其是针对年轻群体而言,身心健康,获得教育,也许比金牌更为重要。

与城运会专注竞技不同,首届青运会不仅不设奖牌榜,更设置了不少文化体验活动、文化教育内容、体育启蒙活动。首届青运会设置了大量校园体育、全民健身、文化教育内容。百万青少年阳光体育展示交流活动、校园健身操大赛、冠军有约、志愿+青运志愿文化体验活动、体育启蒙活动……

可能这种改革的痕迹有些生硬,且无法全部贯彻,但毕竟,这是人们努力改变的一大步。当然,距离我们真正的目标,还很远:1985年开始进行的学生体质调研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可消融,培育健康的一代人非朝夕之功,尤须全社会的决心、耐心和恒心。

关于巴赫体育回归教育的提问 青运会如何回应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FRONT(yangwang723)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eppek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