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记者手记:敦煌马拉松,在奔跑中遇见

体坛记者手记:敦煌马拉松,在奔跑中遇见

报纸截图

特约记者莫小隽报道 经历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尽管身在其中时,有时会有煎熬,忍耐,动摇,痛苦或者遗憾。跑马拉松的经历亦是如此。

去年11月,我特意跑到雅典的马拉松小镇,5小时22分钟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马拉松;一年后,我跑到了敦煌,在这座对世界而言最有神秘感的千年小城,经历了第二个马拉松。

我不是个跑步的发烧友,不爱在朋友晒着天天跑步的神勇进步,也无法感慨自从开始跑步,人生有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在我跑步的这两年,跑步不是万能丹药,它无法让我烦恼全无,天天斗志昂扬;跑步也解决不了我内心依旧的忧愁和无奈。可至少,它忠诚默然地陪着我,让我一次次和那些坏情绪作斗争,让我听从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声音,和自己妥协。

自从虐完雅典的42.195公里后,让我一度觉得,此生有一次全马已足矣。可面对10月18日这个周末有长沙、奥森、承德和敦煌眼花缭乱的选择,毅然选择前往敦煌——一座对世界极具吸引力的神秘小城。

雅典马拉松源远流长,路线也跟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设置别无二样,一路上可以感受到爱琴海飘扬而过的海风拂面,仍记得跑进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的主体育场时的震撼;而奔跑在新生儿敦煌马拉松的赛道上,看到黄沙堆积的鸣沙山,途经一片片骄傲生长的胡杨林,一片片渐渐熟了的葡萄园,还有那一座座连绵、辽阔的沙漠,最终到达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的画面。

路上看到的一切,都足以一次次打动你的内心。

坦白讲,由于前几个月跑量不足,我对自己第二个全马并无信心,只告诉自己,不要勉强,尽力就好。可在鸣沙山脚下全程和半程要分岔时,我不听使唤地选择了继续前行。和北马、上马一路欢腾,一路热闹的景象相比,敦煌马拉松的后半程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你和你的孤独无处躲藏。

挑战马拉松的魅力,除了和自己的极限做斗争之外,还有就是一路上的遇见,这一路上,我遇到送给我两块能量胶的同一人,这名从安徽专程前来敦煌的跑友叫李健,他告诉我,这是他第16个马拉松,跑步让他从209斤的胖子变成了现在160斤的健硕男,“我就是你的移动补给站!”

一句话,让我心里暖意十足。

我遇见了完成人生第30个马拉松的毛大庆,“30公里后就出问题了,可不管怎样坚持下来了!这个赛道太虐了,可让人心甘情愿。”

以前在书里读他的故事,现在他从我身边一阵风似的超越时,大家会为彼此竖起大拇指,传递坚持的心意。

我遇见了80岁的焦志明骄傲地坚持着,当我在38公里处小心超过他时,他说了一句,“我年轻时,可比你快多了,加油姑娘!”我也遇到了在敦煌完成了第一个半马挑战的央视主播邵圣懿,“最后三公里抽筋了,一路晃晃悠悠也是坚持下来了!”

他们的笑容、话语,会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的生活里,何尝又不是一次次地遇见,陪伴然后分离呢。哪怕彼此只是并肩跑了200米,可也足够成为一份回忆,挥之不去。

有些遗憾,因为定了下午三时的航班回北京,但跑到38公里处时已经下午1时出头,我知道注定无法完成敦煌这趟42.195公里的挑战,有不舍,也有不甘,可我知道,只有放弃。于是在和41公里处的标志牌留下一张照片后,我回望了一眼安静的莫高窟,跳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儿,也许得到的一切馈赠都是侥幸,留下的遗憾,才是生活的本质吧。

只是,也许如果有一天,能再回到这座千年小城敦煌时,我会再跑1公里,弥补第二个全马留下的遗憾。没有奖牌,没有最终成绩,也无意去跟别人去比拼,我的第二个马拉松结束了,遗憾并满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