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摘要]9月27日的“沈马”,是沈阳第一次举办的全国顶级马拉松赛事。亦是CCTV第一次全程直播东北地区的赛事。似乎在共同推进中国进入火热的“马拉松周期”。那么,谁来算算“马拉松经济”究竟有多大?

9月27日的“沈马”,是沈阳第一次举办的全国顶级马拉松赛事。亦是CCTV第一次全程直播东北地区的赛事。更让人耐人寻味的是:“中国主管田径的三大巨头”破天荒地第一次聚首在国内同一个赛事,似乎在共同推进中国进入火热的“马拉松周期”——那么,谁来算算“马拉松经济”究竟有多大?

“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2015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真是如火如荼。9月27日,就在北京马拉松开跑一周以后,中国体育赛事历史上第一次“沈阳马拉松”盛大启动。这是沈阳第一次举办国家顶级马拉松赛事,按赛事主办方的目标定位,这场赛事亦将打造成“东北亚第一马拉松”。共有1.5万人跑上沈阳街头,中央电视台对赛事进行了全程直播,这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

首届“沈马”冠名与独家运营机构,是同时运营广州马拉松、杭州马拉松等国内金牌赛事的智美体育集团,这令初创的“沈马”从一开始就底气十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主管田径项目的“三大巨头”——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田协顾问崔大林、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聚首沈阳马拉松,这在中国城市马拉松赛场前所未有。

田径三巨头首次聚首“沈马”,既是对这一新兴的马拉松赛事的极大肯定与支持,更反映了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之下,马拉松赛事作为黄金赛事项目,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正在进入火爆异常的“马拉松周期”。

“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所谓“马拉松周期”,指的是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的多个城市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一个在欧美三四十年前曾经普遍发生过的“马拉松赛事现象”,近一两年正成为中国的主流时尚,在未来三五年内即将出现“赛事井喷期”。

“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这个“马拉松周期”的到来,在国家政策指南中彰显无遗。就在今年初,中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在马拉松年会上发布了《中国马拉松赛事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境内共举办51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参赛人数超过90万人次,参与全程及半程马拉松项目总人次超过26万人,全程项目总完赛人次达到7.7万人,平均完赛率约为86.2%。截止到报告时间,2015年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为56场。杜兆才同时宣布,田协将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鼓励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中国马拉松的发展。

至此,中国进入了全民马拉松的井喷期和城市马拉松的“黄金时代”,也许,这正是“马拉松周期”正式来临的最好佐证。

中国赛事IP标准化落地标杆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明确指出将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扶持,这之后中国体育产业就进入了发展飞速的快车道。

“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今年,针对体育产业的投资风起云涌,互联网大佬和房地产大鳄一掷万金抢购体育版权,万达体育集团、乐视体育、阿里体育集团都在疯狂购买国际赛事的版权。就在前几天,体奥动力宣布以80亿元的“外星球价格”购买了中超足球联赛5年版权,火爆程度令人嗔目结舌。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来自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大鳄纷纷布局体育,令产业资本热度一时无两;若单纯依靠体育IP引进和收购国外体育赛事公司,恐怕还不是“对症下药”,据业内专家称:目前体育产业的投资热潮抑或是一种虚火上浮,泡沫的成分很大。

而另一方面,真正让体育产业扎实落地而不是成为“泡沫”或“浮云”的,恰恰是切实地从体育人口的运动习惯和需求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打造中国赛事IP标准化落地标杆,这样才可能将“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推进落实。而城市马拉松可能是现阶段非常合适的一个载体。

据体育科研机构调查:在来自国内一二三线十个被调查城市各个年龄层次的共1233例样本中,结果显示目前将跑步作为自己的运动和休闲方式的人占比为41%,其中近一年内参与跑步运动的人占到33%。

“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而且不同于前几年,现在大部分跑步爱好者都更倾向于在户外跑步,比如社区、公园、公路、郊外,而非在健身房等室内环境跑步。这个庞大的人口基础,使“路跑”成为了全面开启“全民健身”的理想入口,而“马拉松赛事”的特点和优点,也令其成为接纳路跑人口的最理想形式。

然而,为什么涌入体育产业的资本纷纷在空中玩儿起了并购引进,却很少真正落地到服务群众的赛事上来?民营企业进入马拉松领域的门槛在哪儿?

国内最早涉足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智美体育集团董事局主席任文在接受采访中提到,一场马拉松赛事涉及了赛事运营、体育营销、体育服务和传播内容制作等多个板块,缺一不可。组织一场马拉松,需要协调沟通的政府部门有26个,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如果没有一支专业成熟的运营团队和足够丰富的经验,贸然组织马拉松比赛是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的。

以本届“沈马”为例,不仅启用了“五道防线”航母级医疗保障体系来确保选手生命安全,还首次提出“生态马拉松”的概念,有效规避了马拉松城市后遗症。而中央电视台对赛事的全程直播,也是基于智美和中视体育签署的一份长达5年的赛事转播合同。

“如果不是因为智美早在3-4年前就已经开始‘拓荒’马拉松,通过一场场马拉松和路跑赛事厉兵秣马,磨砺出一支国内顶尖的线下运营‘铁军’,现在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智美赛事运营公司总经理宋鸿飞有感而发。

可见,在中国开展马拉松运动,最紧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经验、团队和科学的方法。而这也构成了民营企业的进入门槛。据了解,智美体育集团今年将运营包括“沈马”在内的5场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明年希望扩大到10场。智美体育集团创始人任文在“沈马”赛后接受采访时提到:未来智美将会以马拉松为支点,撬动“大路跑”、“大田径”产业。

中国或许已经进入“马拉松周期”了。那么,“马拉松经济”到底有多大?

风靡世界的“跑步经济”带动了整个路跑产业链——先看看装备:可以说是从头到脚:遮阳帽、运动耳机、眼镜、速干衣、心率计、智能手环、压缩袜、背包、水壶、腰包、运动鞋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运动相关社区APP。

据统计,59.5%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兴趣主要在于运动健身。一块普通的GPS手表就值上千元,由此带来的产业链可以拉得很长很长。围绕马拉松的相关产业都风生水起,从基础产业、到训练比赛、文化旅游产业都收益。

据“互联网+体育”团队独家分析:

马拉松经济=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载体经济+赛事媒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

1赛事本体经济——即马拉松赛事本身产生的体育赞助、报名费等收入;

2赛事载体经济——即城市参赛空间所获得的收入,如主场馆、酒店、宾馆等收入;

3赛事媒体收入——即电视转播权收入、新媒体营销收入等;

4赛事衍生收入——即外延的文化、旅游、消费等收入,涵盖“吃、喝、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

举个例子,围绕“沈马”,还带来了“动乐嘉年华”,为观众提供运动、娱乐、饮食、购物的一站式服务。

马拉松带动的产业链到底有多大?我们以同为智美体育集团运营的杭州马拉松为例,1200万元的成本,2000余万元的收入,而毛利达到67%。杭马起点黄龙体育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预订率超过90%,而正常时候只有50%左右。这样算平均每场马拉松赛事800万收入,2014年53场比赛,有4个亿的利润。

在体育产业全球居首的美国,2014年共举办了983次全程马拉松赛事,如果加上半马、超马和其它路跑赛事,美国一年的长跑赛事达到48594次——这与中国2014年仅有53场注册马拉松、2015年仅有56场注册马拉松赛事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种巨大的差距,或许也正是巨大商业机遇,社会化组织与民间资本的大力参与,将带动马拉松产业快速发展。据“互联网+体育”专家团队预测,中国路跑经济市场总规模,在未来五年内将达到300亿元。“马拉松经济”将成为体育产业开启未来十年黄金期最最值钱的“黄金眼”。

“马拉松经济”有多大?53场赛事收入四个亿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s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