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里的运动员"彭于晏 拍电影掌握体操拳击

[摘要]因为接拍运动类电影,彭于晏先后意外地掌握了三项体育技能:体操、拳击、自行车。

"演员里的运动员"彭于晏 拍电影掌握体操拳击

拍《破风》,彭于晏摔了二十多次。“最惨烈的时候,摔到头盔裂开。”屁股也真的如电影中一样磨破过。 (剧组供图/图)

在励志体操片《翻滚吧!阿信》之前,彭于晏的演艺事业都说不上成功。他拍了24部影视剧,“没有一部收视或票房特别好的”。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反而是和桂纶镁一起出演的一个口香糖广告。”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因为接拍运动类电影,彭于晏先后意外地掌握了三项体育技能:体操、拳击、自行车。

这些技能不光带给他一个新绰号“演员里的运动员”,也赐予了他一身好肌肉。媒体喜欢努力的演员,从此他的曝光率大大增加,并总在配图里让他尽可能展露身材。

2015年8月7日上映的《破风》,是彭于晏主演的第三部运动电影,也是最危险的一部。所谓“破风”,是自行车运动的术语:车队中骑在最前的人,为紧随其后的主力车手阻挡气流,帮助后者省力,便是“破风”。

这部自行车队版的“速度与激情”,让剧组“伤亡惨重”。“大概有八十多人受伤,起码五六个人骨折。”在映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林超贤这样介绍。2013年,彭于晏和张家辉主演的拳击手故事《激战》,也是林超贤导演的。那部电影曾为彭于晏带来金马奖和金像奖两个最佳男配角提名。

演员陈家乐拍戏第一天就摔成骨折,窦骁一人包揽了《破风》剧组1/3的摔伤。彭于晏也没好到哪儿去:光电影里就摔了两次,其中一次,磨破的赛车服露出了他小半个屁股。

实际上,他也摔了二十多次。“最惨烈的时候,摔到头盔裂开。”《破风》上映第二天,彭于晏和南方周末记者聊起这次拍摄,“屁股是真的磨破过。那套赛车服是纳米技术的,其实很耐磨。但是摔伤后,衣服因为摩擦烧了起来,烧掉了一小半。”

《破风》还没拍完,经受了大半年自行车专业训练的彭于晏和窦骁,就拿到了场地赛证书。“一个单车手在训练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态?口渴的感觉是什么?骑不动的感觉是什么?只有通过训练,你才会知道。”彭于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我们是业余的,所以也只能想,怎么去演会比较像运动员的状态。”

一刹车,可能就翻下山去了

拍摄一部关于自行车手的电影,彭于晏和林超贤都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

职业公路自行车时速可达100公里以上,彭于晏知道这件事的危险性,但他没料到的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人,想踏上一辆自行车都难。

职业自行车的脚踏板上有卡锁,类似于马镫子。选手上车时,要把两只脚扣进卡锁里——这个动作太高难度,相当于坐在一辆没有支撑的自行车上穿鞋。彭于晏第一次练习,车轮还没动就栽了一跤。

这个了不起的技术,彭于晏苦练了半个月。自行车终于能跑起来了,倒霉的还在后面:停车的时候,双脚拔不出来,又是一跤,又练了半个月。

学会了上下车,师父便开始教了。彭于晏请的教练,是前香港车手仇多明,曾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中获得过四十多场冠军。

原以为练体操和拳击时攒下的运动底子这时候能帮上大忙,结果师父一语惊醒梦中人:体操和自由搏击,练的是上身肌肉,饮食忌油、盐、淀粉,每天吃水煮鸡胸肉、蛋白和青菜;自行车运动,需要耐力,粗壮的上身肌肉其实是个累赘。彭于晏只能调整锻炼计划,改变身体状态,饮食上也学自行车手:骑车时每隔15分钟吃一次巧克力、能量棒或者糖。

按专业标准,彭于晏每天要训练骑行10小时以上。剩余的时间,需要看书、看录像。

很多关于职业自行车的基础知识,彭于晏用读书来补。“车子有什么款式,各种轮胎的特性是什么,变速、刹车的原理,这些都很有趣。”彭于晏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他从书上也能更了解战术:“破风的阵型,和候鸟迁移很像。我们看到的,是它们排成一个三角形在飞,其实它们一直在彼此交换,第一只到最后一只,一直在轮流破风,互相保存体力,这样才能飞到目的地。”

研究世界顶级职业车手们的比赛录像,也是必修功课。看得久了,英国奥运冠军克里斯·霍伊成了彭于晏在自行车赛场上的偶像:“当全部车手摔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他还是爬起来,像野兽一样冲刺。”电影设计了相似的情节:自行车手们撞线前,全部摔翻在地,彭于晏和他最强劲的对手爬起来,扛着车一瘸一拐跑向终点。

训练到了第八个月,几位主要演员拿到了场地赛证书,电影也开拍了。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给了彭于晏很大信心。训练的时候,他常和职业选手一起绕城骑车,教练也曾正色告他:“你的晨脉一分钟四十几下,很适合做一个爆发型选手。”但真看到职业选手的比赛状态时,彭于晏立马崩溃了:“专业车手一冲刺,我们完全追不上。”

为了拍摄,导演不得不允许演员稍稍放慢速度,再用后期剪辑处理。一般人看不出来,但其实还是有穿帮。“有经验的人会看出来,其实我脚踏的频率不够快。”彭于晏说。

声效也无法做到完美。自行车比赛风大,收不到车手的喘息声,只能靠演员们后期在录音棚里配:“自行车手上坡、下坡,跟冲刺时的喘息不一样,路况不同,喘息也有差别,好在我们真实体验过,比较知道该怎么喘。”

最要命的,还是拍摄安全。

为了拍摄效果,剧组有时不得不改造车身。“单车真的蛮乏味,不像汽车有声音,低角度镜头下‘嗖嗖嗖’过弯。”彭于晏解释,为了拍出单车的动感,导演在演员的赛车上架了三台运动摄像机。高速骑行时,运动摄像机可以捕捉演员的面部特写和车轮飞转的画面。危险随之而来:“那么高的速度,放任何东西在车上,都会改变重心。架三台机器的后果就是,过弯的时候,骑手们会不由自主地往一边沉。”

电影有一个重要段落,是彭于晏骑车从山顶高速下坡,百里奔袭。为了表现这段高速追赶的氛围,导演让彭于晏下坡时不要减速,贴着路边过弯。下一个弯太急过不去,彭于晏还要“直接用肩膀撞开路边的后视镜”。

在台湾合欢山拍摄这一段时,台风刚刚过境,山上发生了土石流。剧组每天要清扫完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再开拍。公路一侧是悬崖,崖底乱石嶙峋:“过弯时只要一刹车,或者碰到一个石头,你就翻下去了。”

这段路彭于晏骑了十遍以上,最终安全通过。

拍口香糖广告的那个男的

如果不进演艺圈,彭于晏如今可能是位西装革履的金融家。

十八岁时,在外婆“学金融比较有出路”的期望下,彭于晏考入全球排名前40、以经济学见长的哥伦比亚大学。彭于晏其实喜欢高等数学,爱解微积分,但他也不排斥家里人的这种愿望:“对我来说,学什么都一样。”

2002年,外婆过世,彭于晏回台湾奔丧,其间被导演杨大庆看中,出演偶像剧《爱情白皮书》,彭于晏的职业道路从此转向。

但入行八九年,直到2011年出演励志体操片《翻滚吧!阿信》之前,彭于晏的演艺事业都说不上成功。他拍了24部影视剧,“没有一部收视或票房特别好的”,影视奖项也颗粒无收。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反而是和桂纶镁一起出演的一个口香糖广告。

2010年7月首播的这部广告片里,彭于晏在沙漠加油站邂逅桂纶镁,误把酷酷的加油员桂纶镁当成男生,喊了声:“兄弟,加满!”

那年6月,彭于晏收到《翻滚吧!阿信》的剧本;到年底,他进了剧组。剧组的工作人员当时和他打招呼,就喊:“兄弟,吃饭!兄弟,加满!”

那正是彭于晏演出事业的低谷。

2009年,因为对演艺状况的不满意,彭于晏提前和自己的经纪公司解约。此后一年多,他遭遇演艺空窗期,不仅没有收入,还要面对经纪公司的巨额索赔。彭于晏甚至考虑放弃演戏,返回加拿大读书,直到他看到《翻滚吧!阿信》剧本,看到体操运动员林育信的励志故事。

剧本里,阿信在单杠上做双臂大回环时脱手,头砸在铁杠上栽下来,被送去抢救。也许是因为正处在心理上的脆弱期,读到这儿,彭于晏哭了。剧本结尾是,阿信伤愈重回赛场,1994年夏天代表中华台北队夺得体操世锦赛跳马个人赛的金牌。彭于晏看完,决定接拍。

拍摄的前期准备,彭于晏也做了8个月。他穿着1980年代时兴的牛仔夹克,听着王杰 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跟着林育信在台湾宜兰的桌球室、歌舞厅里游逛。林育信年轻时曾一度放弃体操,在这些地方跟人打架。他知道打人要用绍兴黄酒瓶,比用啤酒瓶疼得多。一次群殴,林育信的黄酒瓶砸在黑老大的儿子头上,被人追杀。他躲到台北反省,决定重回体操赛场赢回尊严。

身高1米82的彭于晏并不适合练体操,好心的林育信只要求他“帅帅地从镜头前跑过去就可以了,其他的让替身做”。

彭于晏不服气。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从台北开一小时车到宜兰,吃过早饭后开始训练。29岁的他“筋有点硬了”,每天光热身就要一个小时,训练持续到晚上七点。两个礼拜后,他在林育信面前后空翻。林育信吓到了,给导演打电话:“哎呀,这个家伙真的不错!”

开拍前3个月,彭于晏索性住在宜兰,主动要求加量,每天练满12个小时。他学会了体操的全部六个项目。

2011年8月,《翻滚吧!阿信》上映。在这之前,华语运动电影的经典是《少林足球》,糅合奇幻和喜剧,夸张地表现运动题材。“动真格”的《翻滚吧!阿信》在台湾获得8000万元新台币的高票房,也带给彭于晏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2年,彭于晏为之前的口香糖广告拍摄了续集:他与桂纶镁重逢、定情。这款口香糖,随后成了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冠军。

拍摄《翻滚吧!阿信》时练就的身材,彭于晏一直保持。到2013年拍摄《激战》时,他再次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拳击特训。

少年时,彭于晏喜欢玩篮球,乒乓球也很不错,时常代表学校出征。多年后,那些潜伏在他体内的运动神经,又重新派上了用场。

“我始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运动员,我只能通过训练,去寻找怎么演得更像一个运动员。”彭于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volh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