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何川

2014年7月7日中国民间攀登者何川、逍遥派阿飞、摄影师王振(微博)(Rockerqd)进入中国华山区域,经过七天七夜攀爬,通过传统攀登的方式完成了中国华山南峰首攀,去年的路线何川命名为“好死不如赖活”。 今年7月,何川再次来到华山脚下,准备用独攀(rope solo)的方式再次攀登华山南峰大岩壁,11日何川开始攀登,今天(19日)早上6:30前方传来何川solo登顶的消息,国内攀登圈又一大事记!这次独攀何川老师选择了一条以宽裂缝为主,更难完成的线路,攀登持续了8天8夜,连续多日攀爬,全程未打一个膨胀钉,开辟华山南峰独攀新线路。

首先祝贺何川历经艰险完成了华山南峰大岩壁的独攀,在此,小玩与大家一起回顾何川的攀登过程,在此之前小玩先介绍一下了解一下,何川是谁?他为什么选择攀登华山?此次攀登的难度有多大?

何川是中国北京理工大学老师,中国民间攀登者代表人物,极致玩家记录片《岩壁上的尖叫》主人公,详细介绍文末也将提到。

华山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峰南侧是千丈绝壁,下临一断层深壑,直立如削,十分适合大岩壁的攀登和挑战,对于何川来说,华山南峰大岩壁是非常合适的目标,因此何川老师再度来到华山脚下。

对于此次攀登线路难度等级为VII,A3,5.10,在攀岩难度级别中属于较大难度的级别,首先从攀登的高度讲,此次攀登高度达600多米,差不多150层楼房的高度。再从攀登时间上讲,一共花费9天8夜才完成,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所有的生活问题都只能在岩壁上解决,吃住物资、装备也需要自己解决和运输。再从地形和攀登环境上讲,天然的岩石裂缝,远观可寻其纹理,但具体是怎样的相貌,没有任何可参考的线路路书。这种不确定性,让攀登随时面临意想不到的挑战。岩壁以花岗岩为主,有浮石和大量带刺的植物,还有各种复杂的地形以及风雨的侵袭,总之这次攀登是无论是自身体能、装备、意志、心理上都是对何川严峻的考验。

攀登华山大岩壁总回顾:

攀登前夜: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第一天攀登回顾: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早上9点,何川准备就绪,开始攀爬。今天预计攀爬3个绳距,但目测路线,第3段绳距,既是仰角地形,而且几乎看不到可以放置任何保护的地形,不免有些担心。

因为是独攀,同一个绳距,何川携带2根绳子,需要往返3次(2次上,1次下)。首先将一根绳尾固定在起点的固定点上,而后开始先锋并自我确保,身后拖着连着拖包的另一根绳子。到达保护点后,建立保护站,固定好绳索后,下降至起点的保护站,做好拖包准备,拆除器材,利用身体与拖包的比重,开始再次攀爬,同时拖包。

下午1点半,尽管线路比预期的难,但何川已经顺利完成2段绳距。这两段绳距以自由攀登为主,线路难度5.10。

第3段的路线,起点就是一个仰角的屋檐地形。在这里,何川仅仅发现2个纤细的手指长度的小裂缝,而且不是非常稳定的保护点。

艰难地翻过屋檐后,他找到可以放置两三个机械塞的岩缝,宽度约1英寸。而后的15米的地形,没有裂缝且带有仰角,需要用器材刨去泥土,仔细寻找可以放置保护的地方。即便如此,最宽的地方也不过4毫米。

因为无法自由攀登,何川选择器械攀登。器械攀登指攀登者在无法进行自由攀登时,利用绳梯与各类器材进行辅助通过困难段落的一种攀登方式。

晚上7点,何川完成了这一绳距的2上1下的独攀过程。攀登难度在A2+~ A3。A2+~ A3即比较困难的器械攀登。攀登过程中,设置每一个保护点都必须进行反复的测试。有较多的纤细保护点,保护点若失效会有10米左右的坠落距离,而且会有与岩壁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晚上8点,何川独自搭建好吊帐,开始烧水做饭。能顺利通过第三段,此时的心情较为放松。但观察路线,下一段将有无法放置保护的宽缝地形。

第二天攀登回顾: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早上9点,何川早饭后,解决民生大计——如厕问题。根据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环保原则,固体排泄物需得带回平地处理。先排泄在环保纸袋中,而后密封好,装入先前准备的带有盖子的塑料桶中,接着把塑料桶的盖子盖紧,拖包时与拖包一起拖拽。

早上10点,何川收拾好吊帐,开始攀爬。今天预计攀登80米。与昨天纤细到几乎无法放置保护的裂缝截然不同,今天是逐渐变宽的宽缝地形。在宽缝中攀爬,不时就会遇到一段长满了植被的地貌。一段宽缝,一段植被,一段植被,一段宽缝,交错在线路上。

这段路线,宽缝为外面宽,里面窄的形状,需要将保护点设置在岩缝深处,这让攀爬起来非常不舒服。遇到略粗壮的植被,且根基结实,可以做为天然的保护点。

但何川遇到的更多是无法受力的纤细的枝条、丛生的杂草,枝叶上长满了刺。一方面,若是全部将其清理,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另一方面,攀登者在攀爬自然岩壁时也会尽可能减少对岩壁主人的破坏。在这样的岩缝中,因为无法放置保护点,何川攀爬得非常谨慎、辛苦、缓慢。

下午4点,何川到达第一个保护站,完成第一段绳距攀爬。这一段长约40米,难度在A2+~A3。而后开始下降收装备及吊包。

攀爬时,全力以赴通过难点,体力极大消耗。在吊包时,他放缓了节奏,让体力可以有限地恢复。

下午5点半,何川开始了第二个绳距的攀爬。

这一天,何川共完成两段绳距,结束第二段绳距的攀爬时已是晚上9点。这一段绳距耗时逾3个小时,攀爬距离约35米,难度为A1~A2,岩壁状况依然以宽缝为主,但植被较少。

当何川坐在吊帐里的时候,精神终于可以暂时放松下来,身体也瞬间觉得异常疲惫,胳膊、肩膀非常酸痛。因为频繁与长满了刺的植物交锋,长时间在岩缝里攀爬,双手更是伤痕累累。尽管手上缠了胶布,但手背和手心还是不免被划伤,最严重的是每个指甲都与指甲肉有些分离,哪怕只是轻轻地去捏东西,也会特别疼。

尽管第二天的攀爬速度有些缓慢,何川却并未因此而有任何的急躁,依然笃定地保持着自己攀登的节奏。他说:“不急,慢慢爬。”

大岩壁独攀,不仅是对攀登者的攀登水平和身体素质的一次考核,更是对其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的考验。正如《极限攀登》里所说:“精神比生理更为重要,在挑战极限的攀登中,成败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决定最终结果的乃是精神和思想。”

第三天攀登回顾: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早上10点,何川开始攀爬。首先将是与植物大作战。

中午12点半,顺利从植物中突围,而后是一段干净的宽缝。

下午2点,到达第一个保护站,开始拖包。这一绳距近40米,难度为A2。

而后的攀登路线与拍摄路线相距甚远,无法继续跟踪拍摄。

第四天攀登回顾:距离顶峰230米

因为很是疲惫,何川早上起来较晚,当吃过早饭,收拾好装备,开始攀爬已经是上午11点半。路线依然是丛生的植被与宽缝交错。下午5点完成第1个绳距。这一段长约40米,难度A2。

此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何川开始攀爬第2段。晚上10点半,完成第2个绳距攀爬、吊包以及吊帐的搭建。第2段长约25米,岩石线路难度A1。

第五天攀登回顾:降雨 休整停爬一天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零点开始下雨,何川的吊帐上方一块仰角的岩石提供了一个天然遮挡,因此雨水对吊帐并未造成影响。对何川造成影响的是因为降雨而骤降的温度,寒冷冻得他难以入睡。凌晨2点,他起身穿上冲锋衣,然后又把睡袋裹在身上,把一直未舍得吃的肉罐头打开吃掉,补充身体必须的能量。吃完以后,就这样裹着睡袋跪着休息,直到身体感觉暖和了,才躺下睡觉。何川说这一觉睡得很不错,直到早上10点才醒来。

上午,雨依然在下,雨中的岩壁异常湿滑,不适合攀登,何川能做的只有原地等待。

第六天攀登回顾:雨后中雾,距离顶峰130米

昨日因降雨而中断攀爬,经过一天的休整,何川的体能得到良好的恢复,早上10点继续开始攀爬。今天路线上植被较少,岩缝为烟囱地形,何川攀爬得非常顺畅。

晚上7点,何川已完成3段半的绳距,仍在继续攀登。第1段,长约18米,难度5.9~5.10。第2段,长约28米,难度5.9。第3段,长约36米,难度5.10。

这一天, 上午10:00到次日凌晨2:30, 何川连续攀爬了4段绳距,到达”天险”——长空栈道。

这4段绳距,前3段由于岩缝中有水分,泥土非常松软。岩缝中有着大量腐烂的枝叶,丛生着许多易折断、根基非常浅的草本植物。尤其第二段翻越屋檐地形后,岩缝中长满了刺莓。既无法借力,更是不易触碰,攀爬难度极高,前3段绳距难度均在C2+。

连续多日的攀爬,何川体能极大消耗。食物和水的配给因为精细核算到每一天,又遇到降雨被迫中断攀爬,在岩壁上多消耗了一天,此时接近弹尽粮绝,不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身体处于深度疲惫。连何川自己也不禁感叹道:“本以为前面的路线已经过了难点,后面的路线会越爬会越容易,没想到到达长空栈道的这几段线路完全出乎意料,会这么难”

第七天攀登回顾:两次冲顶未果

凌晨2:30到达长空栈道后,何川小憩一个半小时,凌晨5:00继续攀登。90分钟后,顺利完成长空栈道上第1个绳距。此时,距离顶峰只有最后1个约50米的绳距,冲顶在望!但是当第一个游览长空栈道的游客出现时,为了不影响景区的正常秩序,也防止攀爬时万一碰落岩石伤到游客,何川停止了攀登,下撤回长空栈道。

晚8:00,游客散去,何川开始冲顶。但天气突变,雷电交加,暴雨来袭,瞬间何川浑身湿透。虽然有些狼狈,但他没有丝毫慌乱,有条不紊地下撤回到长空客栈远端的道观中。在道观中换下湿透的衣服,裹好睡袋保暖。暴雨1个小时后停歇,山风刮起,大风可以将岩壁迅速吹干。

7月19日早6:30,何川登顶华山南峰!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7月19日凌晨4:00,何川第三次冲顶,6:30顺利完攀。全程未打一个膨胀钉,开辟华山南峰独攀新线路,这是中国大岩壁攀登史上新的里程碑!恭喜何川!(文字图片来自始祖鸟公众账号及摄影师Rockerqd,极致玩家整理)

关于此次攀登,何川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在攀登前,也做了一些solo攀登的针对性训练,但是,最重要的准备还是十多年攀登循序渐进的攀登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何川还谈到,在攀登过程中,担心最多的就是保护的安全性,时刻保持对保护可靠性的怀疑。遇到难点会有恐惧,想到后面未知的线路有恐惧,住在吊帐里担心保护有恐惧。

可见攀登大岩壁需呀的不仅是巨大的勇气,更是丰富的经验和谨慎的心态。当然,这次攀登对于攀登大神来说,也并不轻松,何川说,“这次攀登印象最深的是艰难,从未有过的艰难,但是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的克服,学到解决难题的方式。”当问及登顶后的感受时,何川兴奋的说道:“感谢背后付出和关注此事的朋友们,你们是我前行的动力,我爱你们!”

玩家简介:

何川,中国民间攀登者代表人物。CCTV9极致玩家纪录片《岩壁上的尖叫》主人公,在高校,学生们称他“何老师”。在攀岩圈,岩友们叫他“何博士”,这不仅因为他的确是位光学博士,更因为他的攀爬能力、经验以及其秉承的攀登理念,都得到广大岩友的认同与赞赏。尽管他是当下国内大岩壁攀登中最具实力的攀登者,但在他身上看不到咄咄逼人的气势,他依然是那个朋友们熟悉多年的“小河”。

官网:www.xnuts.cn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挑战极限!北理工大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s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