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北京申冬奥毋庸忧缺雪 众优势无可比拟

距离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揭晓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日前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北京与阿拉木图均向国际奥委会做了陈述。北京能否有足够的雪量保障冬奥顺利举办,成为一些人的关注焦点。而阿拉木图也集中力量在“雪”上大做文章。

阿拉木图纬度比北京高,海拔比北京高,气候比北京寒冷很多,自然降雪比北京多,也在情理之中。但承担大部分雪上项目的张家口市崇礼县地处蒙古高原边缘,是燕山、太行山山脉余脉的相交处,受山区地形影响,常年平均降雪量达467.1毫米,年积雪厚度可达1米以上,能够满足各项雪上运动的需求,且气候适合举办冬季运动比赛。国际冬季两项联盟秘书长妮可.雷希在考察过崇礼后曾说:“有关这里‘自然雪’不足的担忧,现在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冬奥会的举办与自然降雪的多少,直接关系并不是特别大。自然界的雪花种类多达上千种。冬奥会项目对雪的要求极高,积雪厚度、硬度、雪面摩擦力、雪场坡度等之间关系密切,关乎比赛正常进行。许多时候需要靠人工造雪,才能保证比赛用雪的质量。

随着科技进步,冬奥会“靠天吃饭”的问题已得到解决。1980年第13届美国冬奥会首次采用造雪机造雪。1988年第15届加拿大冬奥会时,气温曾达到18℃,赛事组织者在雪中加入一种细菌,使雪花更大、更结实且不易融化。尤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各种雪上赛事都会使用人造雪,这已成为“新常态”。

京可保障人工造雪

2014年俄罗斯(微博)索契冬奥会,是首届在亚热带气候下举行的冬奥会,当地2月份平均气温超过10℃,因此也遭遇缺雪质疑。然而最终,索契冬奥会七成金牌都从雪上项目产生,比赛竞技性与观赏性并未受到影响。索契冬奥会组委会利用附近两个人工湖以及山脉溪流的自然水资源,把将近9万立方米的水变成雪。

人工造雪最需要的是水,但新的造雪技术用水量并不大。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及向北京调水,北京及周边地区用水问题已不用担忧。紧邻崇礼雪场的云州水库调水工程也已于2011年开工,其年调水量为500万立方米。即使遇到极端天气,当地雪场造雪所用水只用存水量不足0.2%,就完全可以保障人工造雪。

而北京还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亲临索契出席第22届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国参加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最高领导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重视,为赛事申办及组织的提供了巨大能量。北京有2008年奥运会积累的经验、场馆、人才资源;并且有强大的接待能力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北京第二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空港,直飞全球100多个大城市。而北京一旦申奥成功,还将带动3亿人参与冬季运动项目,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贡献,亦可最大范围传承弘扬奥运精神。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wchrisli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