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坛巨头之短:费德勒偏科红土 小德草场稍逊

网坛巨头之短:费德勒偏科红土 小德草场稍逊

网坛四大巨头突破数据

28岁的穆雷在慕尼黑拿到职业生涯第一座红土赛的冠军,才是ATP250级别。这样的突破,来得未免有些太晚。还别说,其实四巨头都有相对偏科的那项,比如纳达尔,都觉得他打硬地会费事,费德勒尽管法网拿得晚,但他红土偏科,只因为被某人压制了太久

穆雷红土薄命

本应上周打完的ATP慕尼黑站男单决赛因雨被推迟到本周一才结束,穆雷激战三盘战胜德国本土的泥地高手科尔施雷伯获得冠军——这个冠军确实来得有点晚。我的意思可不是晚了一天,要知道这个冠军可是马上将要28岁的苏格兰人11年职业生涯里的红土首冠啊!但考虑到这是尚在蜜月期的穆雷婚后参加的首项赛事,就取得了场地类型上的小突破,在这里还是要祝贺这位新郎官“红双喜”!

一直有不少球迷困惑穆雷为什么打不好红土?他不是自小就在巴塞罗那(官方微博 数据) 桑切斯(微博)网校的红土场上训练吗?他不是很能跑也很能磨,擅长的防守反击打法也应该很适合红土场的特性啊?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初背井离乡去西班牙是因为母亲朱迪认为英国的训练环境尤其是场地条件(以草地和室内硬地为主)不利于小安迪打造扎实的底线基本功,穆雷事后也说过:“如果当时还留在国内训练,我的正拍就会跟杰米(其兄)一样废掉了。”一个球员到底跟哪种场地更投缘,也许要看他启蒙期在哪种场地打的更多,而不是后来的成长期。穆雷和萨芬的情况有些类似,都曾在青少年时期留学西班牙,但毕竟只是“嫁接”而非“土生土长”的红土球员,所以在骨子里还是更喜欢相对快速的场地。萨芬的两个大满贯来自美网和澳网(微博),而穆雷的两个大满贯则来自美网和温网(微博)

其次,穆雷是很能跑,但他的优势在于急停急转和冲刺,红土上必备的滑步技术穆雷却并不擅长,而且穆雷的膝盖骨结构与常人有异,运用滑步时会有较大磨损,这都限制了他在红土场上的发挥。从打法上来讲,红土比赛虽然看起来球速较慢,回合较多,但其实对球员的体能特别是力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硬地和草地相比,松软的红土场使穆雷最拿手的防守反击的力度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红土场上的穆雷会显得更加焦躁,因为磨来磨去老不得分,对手失误在减少,而自己又很难找到反击点。

其实,大家都说穆雷是“红土菜鸟”,并不是由于他的红土比赛打得有多烂,而是由于常年身居“四巨头”行列,难免不跟费纳德其他三人做比较,而这三位偏偏又都是硬地、草场、红土全能通吃的“三好学生”,于是就显出穆雷的偏科了。慕尼黑之前,穆雷竟然连红土决赛都没打入过,但他曾5次进入过红土赛事的半决赛(其中包括两次法网四强),但都输给了纳达尔或德约科维奇(微博)

其实穆雷不止一次表示过,他并非不喜欢红土,只是在这种场地上打球还不够自信。当然,不自信可以说出来,而自信只能靠打出来。从统计数据上看,三种场地中,穆雷的红土胜率确实是最低的,但也有64%(硬地78%,草地83%)。不过有新婚冲喜,穆雷今年的红土赛季至今保持不败(5战全胜),现在比约克曼又加入到教练团队之中,双方在慕尼黑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穆雷希望能将好状态延续下去。

德约草场稍逊

想找出德约科维奇哪种场地偏弱?这真的有点难。尤其是面对现阶段展现出前所未有统治力的德约。

首先得排除硬地。毫无疑问,他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硬地之王”。其实这个称号早在2011赛季就有人喊出来了。那年德约在澳网登顶,紧接着又在印第安维尔斯+迈阿密“背靠背”夺冠。今年他又把同样的“帽子戏法”再玩了一遍。如果再把去年的巴黎大师赛和伦敦总决赛算上,德约已连拿了5项硬地大赛的冠军。5次澳网夺冠的纪录也已经成为历史第一人。在德约名下的52个冠军头衔中,有40个来自硬地;而23个大师赛冠军中,有17个来自硬地。

从尚未实现的“全满贯”的角度看,似乎红土应该是他最弱势的场地类型。但另一方面,自2011赛季开始,塞尔维亚人已拿全了蒙特卡洛、马德里罗马三站红土大师赛的冠军,并连续三年在法网只是输给纳达尔。今年德约非常“大度”地退出马德里,似乎是想帮着纳达尔能在法网前尽量维持住自己的排名。以目前的舆情导向,德约已是当仁不让的法网冠军的头号热门。

德约的红土,有点像纳达尔的硬地,其实一点也不差,尤其是这些年,已完全能跟纳达尔形成对抗。只是由于德约本身的硬地实力过于超群,愣把自己的红土实力给比下去了。

比来比去,只能说,在三种场地中,德约的草地实力稍逊。在“四巨头”中,德约的草地冠军最少,只有两个(都是温网),而且草地首冠来得最晚(2011年),其成长背景中的草地色彩也最淡。但跟绝大多数球员一样,温网在德约心中的地位是至尊无上的,这从他两次夺冠后都俯身在中央球场“啃草”的萌态中显露无遗。跟其他三巨头相比,德约在每年草地赛事的出勤率也最低,经常不打热身赛直接空降温网,但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超强的场地适应能力。也许他不是天生的“草地之王”,但在师从贝克尔之后,德约在发球、截击、削球、高压等几项“草场必杀技”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纳达尔的硬地之伤

不管今年法网纳达尔能不能第十次捧起“火枪手杯”,但他已经是史上最伟大“红土之王”几乎也已成为定论的共识。同时,作为现役球员中唯一的“金满贯”得主,纳达尔“网球全能战士”的身份也必须得到大家的承认。但从纳达尔的角度讲,仅以场地类型论,他并不是那么喜欢硬地赛事。对他来说,硬地网球只是ATP全球化扩张的一个策略而已,而太多的硬地赛事安排也只是他“必须接受的事实”。

只要是西班牙球员,一定会被贴上“红土”标签。纳达尔也的确成长于纯粹的红土环境,所以他对红土网球的喜爱不仅是发自内心的,更是融入血液甚至基因的。在纳达尔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完整赛季2002年,他全年都在西班牙境内打各种级别的红土赛事来积累经验和信心。之后的几个赛季,随着排名的提高,纳达尔开始以四大满贯为核心来安排赛程,但只要得空,他还是回去打尽量多的红土赛事。比如澳网之后他会去南美打“拉丁红土赛季”,温网之后他也会留在欧洲继续打一些中小型红土比赛。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赛季,纳达尔开始精简自己的赛程,大幅减少了中小型红土赛事。因为在这一年,他成为了世界第二,他有了更具体的竞争对手——超越费德勒,也有了更明确的职业目标——争取尽可能多的大满贯锦标。

纳达尔的第一个硬地赛冠军来的并不算太晚——2005年的加拿大公开赛,级别也确实不低(大师1000)。那一年,纳达尔之前已经在蒙特卡洛和罗马拿了两站红土大师赛的冠军,并在当年法网首度参赛就一举夺魁成长为大满贯得主。其实,纳达尔的首个大师赛冠军就差一点来自硬地。在2005年迈阿密站决赛中,纳达尔曾经2比0领先于费德勒(当时大师赛决赛采用五盘三胜制),结果被瑞士人完成逆转。但能与当时的硬地球王纠缠至此,也已充分证明了纳达尔的硬地实力。

纳达尔总共65个巡回赛冠军中,有16个来自硬地;其创纪录的27个大师赛头衔中,也有7个来自硬地。所占比例都差不多。纳达尔的硬地其实也很强,但之所以显得不那么突出,原因无他,只是由于他的红土成绩实在太过出色。至于他的草地实力,两个温网冠军已经摆在那里说明了一切。这些年纳达尔温网成绩有些拿不出手,主要是被伤病拖了后腿,法网太拼,休整时间又太短,温网要么打不了,要么就打不动。

即将年满29岁的纳达尔也在考虑如何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从2013赛季他伤愈复出后的赛程安排看,他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硬地比赛数量。纳达尔一直将现今网坛伤病频出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太多的硬地比赛。

费德勒偏科红土

要说出哪种场地是费德勒的弱项?这恐怕有点难度,因为他可是这个星球上仅有的三位实现全满贯的男选手之一,即便是弱,那也只能是相对的。我们用几组数据来分析,首先在他的17个大满贯冠军构成中,硬地包含澳网和美网一共9个,草地即温网为7个,而红土即法网则只有1个。而在他85个冠军构成中,58个来自硬地,14个来自草地,这两项数据目前都位居公开赛时代第一位,11个来自土场甚至排不进前十,另外2个来自于已消失的地毯。再来看获胜场次,硬地633胜,位居第一,草地131胜位居第二,土场依然无法排进前十;而胜率方面,硬地刚刚被德约科维奇超越排在第二位,草地则高居第一位,而土场同样无法进入前十。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如果非要说费德勒哪项成绩偏科,也只有土场了。单从技术角度来考量的话,普遍认为红土场需要的旋转和底线多拍相持,并非费德勒最为拿手的武器,而他强大的发球在红土上的威力也骤降,这可能是他在红土不红的原因之一。但细细想来,是费德勒的土场真的弱吗?恐怕不是,而是同时代的另一个人太强大了,在费德勒统治力最为巅峰的2004到2007赛季,却不料纳达尔横空出世,以横扫千军之势几乎抢占了所有重要的红土赛事冠军,只剩下亚军可供费德勒捡走。从2005年到2008年,费德勒连续四年在法网不敌纳达尔。另外在其从未染指过的蒙特卡洛和罗马两个大师赛中,分别三次和两次在决赛中输给纳达尔,而在2009年夺得自己唯一一个法网冠军过程中,他却并未遇到纳达尔,那之后六年内,费德勒只拿到了两个土场赛事的冠军,一个是在马德里,另一个则是今年的伊斯坦布尔250分赛。

撰稿/高网解说胡力涛(微博) 弈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