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到底该如何看待跑马拉松的风险

港马出事了。24岁的10公里赛吴姓男选手,就要到终点了,却在铜锣湾怡东酒店位置跌倒受伤,当时已失去知觉,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从这名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的过往经历看,他活跃于学生组织,且热爱踢足球等运动,应当是个身体素质还不错的年轻人。一个年轻的生命以这种方式结束,使我们有机会再次审视跑马拉松的风险。

本届港马参赛选手有73000名,据赛后统计,有731人次因抽筋接受治疗,350多人次及6人要接受伤口包扎及冰敷,还有40人被送往医院,总计超过1000人感到不适。换算成概率,也就是说,每73人中,有1个人会有状况。再看去年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次超过了90万,有4例猝死。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希望,不管在哪里举行的马拉松赛,都不要有猝死事件发生,即便概率再低。换个角度看,只要是群体性的活动,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你根本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酿成悲剧也未可知,可见,有危险的何止是跑马拉松。

在规避风险上,其实赛事组织者一直在努力,有许多甚至是参赛选手不知晓的。像今年的港马,是第一次移到1月份举行,组委会的出发点,是期望天气凉爽有利于选手参赛。只是从赛后的结果来看,感到不适的人数远远高于去年。港马当天的天气偏湿,影响汗水挥发,增加抽筋及晕眩风险。具体到比赛日的天气状况,谁也不敢打包票,像去年北马严重的大气污染,也不是赛事组委会可以驾驭的。

从国内外马拉松赛事报名的“秒杀”现实看,跑马拉松已是一个全球热潮。中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当马拉松在都市成为一种时尚时,有很多人极易跟风,不管自己的身体条件如何,就来凑热闹,比赛中又容易被别人带乱节奏,这当然很容易出问题。要知道,马拉松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运动,而且在挑战着人体极限。从近几年马拉松赛事中猝死的事件来看,很少是发生在全程马拉松赛事中的,半马和10公里赛事倒是频频有人出事,而且猝死者多是发生在临近终点前。按照专家的说法,猝死多是因为运动加剧心脏负荷,诱发心脏病发导致。也许有人会觉得10公里或者半马不算太长,自己咬咬牙就到终点了,而从来不考虑自己平时跑过没有、怎么个跑法,其实这是非常可怕的。自己的身体的确可以自己做主,但这个做主可任性不得,你首先得保证自己的生命权,而非逞一时之能。

每次参加马拉松赛事时,都能看到一大堆的“温馨提示”,在赛事的竞赛规程中,也详细罗列了有哪些身体状况不能跑马拉松,就跟我们在医院动手术前,大夫会把手术风险扩大化地告知于病人类似。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有人参加马拉松比赛出事了,受伤了,乃至失去了生命,就给马拉松套上一个危险的标签。这个世界上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都能跑马拉松的,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从1公里、2公里开始,渐进到5公里、10公里,你终究会发现,马拉松的风险只存在于盲目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