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如何办一场不出意外的马拉松?

2015年 如何办一场不出意外的马拉松?

图片来自网络

1月11日上午,海口马拉松举行,《海南日报》指责其对城市主干道实行封路,导致了长达9小时的瘫痪式交通拥堵。

次日凌晨,海口马拉松组委会对“堵城”作出回应,承认确有不足要改进,下次会吸取教训,对赛道线路进行优化,对道路交通管理进行提升。

就在前几天,在2014中国马拉松年会上,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透露,田协将于今年起取消国内马拉松赛事审批,放宽赛事准入条件,简化准入程序,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

放低门槛本不是坏事,但近年来,中国马拉松比赛呈井喷式发展,其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安全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不断暴露。如何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如何举办一场顺利的马拉松,今天,小编就来给你支个招。

第一招:好的马拉松从不扰民开始

诚然,马拉松是一项低门槛的大众体育运动。就此次海口马拉松事件而言,企业举办这么一次比赛尽点社会责任,交警出于安全的考虑实施封路……看起来都是好事,市民都欢迎,网友也乐见。

但正如海南日报《今日海口,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一文指出:为何比赛一定要放在主干道上,交警部门对周末主干道的出行 高峰时段有无预判,对封闭车道、赛事时间、交通提示等方面为何不能更有周全的考量?

2013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上,跑友“尿红墙”事件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虽然2014年北马增设厕所避免了此类尴尬。但这件事也在警醒各大主办方,不注重赛事服务质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让城市形象得不偿失!

北马的厕所问题,是中国马拉松主办城市服务意识不足的一次集中体现。在不少城市,马拉松比赛的交通管制时间不按国际章程执行而由交管部门决定、不为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选手提供芯片计时服务等问题,已经饱受诟病。

至于道路拥堵,反观国外,英国内政部专门出台了具有行政效力的规定《道路和公共场所运动活动安全指导》,而美国也有《安全道路比赛指南》。媒体总结了国外组织者的经验:让专业人士运营,政府不当组织者;事先和当地社区居民、商户沟通,取得其认可;若当地居民不同意,组织者必须修改线路;由专业人士对赛事进行风险评估,组织方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对居民干扰和安全风险;在线路设计和时间安排上,组织方也需要尽量减少对居民日常交通的干扰。

第二招:好的马拉松也要避免“跑手囧事”

伴随着马拉松赛事激增,各种丑闻囧事也不断产生。

2010年厦门马拉松赛上,一些参赛者由于利益驱动、高考加分等原因,搞出了丑陋的作弊事件。有些作弊者的成绩甚至在2小时34分之内,达到了男子马拉松一级运动员的成绩水平。作弊的主要方式是专业选手一人佩戴两块甚至更多计时芯片,替人参赛。

2014年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西安站,来自兰州的选手张宝强在比赛途中,被其他参赛选手两次殴打,但他没有放弃比赛,最终获得了男子10公里专业组的亚军。

此前提到的2013年北马“尿红墙”事件,选手不文明行为也曾被诟病。2014年,北马组委会表示对起点、全程路线和终点进行录像监控,在比赛期间出现不文明行为者(如随地便溺、乱扔垃圾等),由组委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参赛者取消比赛资格、暂停比赛资格、终身禁赛等处罚。

据媒体报道,为了严肃赛风赛纪、打击赛场违规行为,中国田径协会于2014年2月11日正式发出对2013年杭州、上海马拉松赛和2014年厦门马拉松赛事中违规选手的处罚决定,再犯者将终身禁赛。

第三招:好的马拉松要加强医疗保障

不可否认,马拉松给更多人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接二连三的选手猝死事件,为其医疗保障缺失敲响了警钟。

2014年3月3日,第五届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开跑。一名参赛的年轻女性选手在途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去世。到比赛结束,共有13人被送入九龙医院就诊。

此外,2004年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3级08班学生刘红斌,在跑到17公里处时突然倒地猝死;200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东方在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时突然倒地,后抢救无效身亡,当时他距离终点仅有200米……

对此,许多马拉松业内人士认为:任何马拉松的组织者在赛前,都应该有完善的预防和急救措施。比如:跑进路线上,一直都有急救车跟随;每5公里或10公里有一个固定医疗点;每1公里处有一名专业医务志愿者;此外,每100米处还有一名志愿者,协助医疗救护。

新京报新媒体 编辑颜颖颛 实习生 吴丽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