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遗体送别仪式举行 巴赫夫人霍震霆悼念

综合其它国家体育总局政府网站2015-01-10 14:08
0

[摘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夫人克劳迪娅·巴赫,国际奥委会执委吴经国,委员霍震霆、杨杨,名誉委员高斯帕以及来自中华台北奥委会的代表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悼念活动。

何振梁遗体送别仪式举行 巴赫夫人霍震霆悼念

追悼会现场

1月10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奥委会原主席何振梁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何振梁同志”,横幅下方是何振梁同志的遗像。鲜花翠柏丛中,何振梁同志的遗体安然(微博)静卧,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周围摆放着各界敬献的花圈、挽联。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曾经担任原国家体委和体育总局领导职务的部分老同志、生前一起共事的相关单位领导及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代表、总局离退休干部,社会各界及家乡代表等参加了遗体送别仪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夫人克劳迪娅·巴赫,国际奥委会执委吴经国,委员霍震霆、杨杨,名誉委员高斯帕以及来自中华台北奥委会的代表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悼念活动。

上午10时,遗体送别仪式正式开始。参加送别仪式的人员缓步来到何振梁同志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遗体三鞠躬,作最后送别,并与何振梁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和沉痛悼念。

仪式开始前,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看望了何振梁同志亲属。受巴赫主席委托,国际奥委会委员霍震霆向何振梁同志亲属转达了悼念之情。

何振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4日15时5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5岁。何振梁同志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代表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去世是体育界的重大损失。

何振梁同志逝世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悼词,悼词说,“何振梁先生帮助奥林匹克大家庭更好地了解了他伟大的祖国、人民和灿烂的文化。奥林匹克运动自此失去了她最热忱的大使之一。”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将永远铭记并尊重我们亲爱的朋友和同事何振梁先生。”

何振梁同志病重期间,部分总局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何振梁同志逝世后,总局领导通过多种形式向其亲属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何振梁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何振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4日15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何振梁同志,浙江上虞人,1929年12月出生。1938年随父母搬到上海,1939年到上海中法学校学习,1946年9月进入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工作,1952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年12月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任职。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调到国家体委从事国际联络工作,随即参与了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阴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参与了1963年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创办“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筹备工作。1960年到1965年,作为法语翻译随中央领导同志出访苏联、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通过体育交往,为服务我国外交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何振梁同志受到“审查”和“隔离”,被下放到国家体委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6月重返体育战线工作。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5月担任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负责人。1980年9月到中央党校第五期干部培训班学习。1981年4月任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副司长。同年,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82年4月任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司长。1983年9月任中共国家体委党组成员。他致力于开创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新局面,着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主张建立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的体育外事队伍,培养了一批体育外事工作骨干和业务精英。

1985年,何振梁同志担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1986年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94年3月退居二线。2002年4月退休。

何振梁同志毕生致力于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作为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他积极推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担任国际奥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后,他大力推动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了“中华体育五千年”的展览。退休后仍一直积极在国内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推动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将奥林匹克精神纳入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同时,他继续活跃在国际体育交流第一线,多次在国际体育交往中向世界介绍中国体育,介绍中国体育中的传统文化。他积极促成中国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他是我国奥运百年圆梦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之一,是北京两次申办夏季奥运会的陈述人,在北京成功申办并圆满举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何振梁同志曾担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国钓鱼协会副主席、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国赛艇协会主席、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等多个社团职务。他参加过多次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以及数次国际奥委会、国家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的相关会议活动,并积极从事有关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和平,涉及青少年、妇女、经济的国际交流活动。1980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集体)”,1988年获亚洲举重联合会授予的“卓越贡献金质奖”,1992年被西班牙卡洛斯国王授予“大十字勋章”,1993年被摩纳哥国家元首雷尼埃大公授予“圣查理十字勋章”,同年荣获“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功勋章”,1997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荣誉奖章”,2001年获中国电视体育“终生成就奖”,2007年获得奥林匹克学院颁发的“德尔菲奖”,西班牙颁发的“国民成就勋章”,2009年获得国际体育电影与电视联合会(FICTS)颁发的荣誉勋章和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何振梁同志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体育外事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斗争过程中,他按照党的外交路线和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进行工作,能敏锐地洞察问题并按中央的方针阐明立场观点,进行有理有利的斗争。他眼界开阔,思想解放,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中,用“体育”这种独特的语言,不断塑造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形象,努力彰显新中国体育事业的独有特色,充分发挥了体育外交的重要作用。他是我国体育外交的杰出代表之一,为推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走向世界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之一。

何振梁同志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一生,是忠于党的一生,忠于祖国的一生,忠于人民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何振梁同志安息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