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专家给厦马支招 分区起跑人再多也不挤

体育界专家给厦马支招 分区起跑人再多也不挤

波士顿马拉松赛实行分区出发,参赛人数虽多却并不拥挤(资料图)

厦门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记者 温添赋)昨天,本报报道了2015厦门马拉松赛在收获了巨大的成功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瑕疵。针对报道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昨天有多名体育界专业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为厦马支招。

遗憾的是,导报记者昨日多次试图联系厦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希望得到他们对专家建议的答复。但到截稿时为止,导报记者未得到任何回应。

问题:参赛人数太多,跑不起来

支招:分区出发、分段出发

在本次厦马上,跑友们挑刺最多的就是厦马太拥挤,速度提不起来,无法跑出自己满意的成绩。而相对国内的马拉松,厦马全程和半程马拉松的参赛人数是全国最多的,有跑友就建议是否能将人数限制在4万人以下。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李老师表示,不用限制太少的报名人数,马拉松要的就是全民参与、全民娱乐。虽然这次厦门马拉松改了路线之后,造成容纳跑友的空间并不多,导致速度无法提上来,但是相信今后会慢慢改进,厦门马拉松的城市接待能力、会场安保能力和空间容纳能力是足够的,4万-6万的参赛人数都是合理的范围。

厦门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黄力生也表示,厦马的参赛人数并没有超过容量,关键是在于设置不合理。“举世界知名的波士顿马拉松为例,我去年参加波士顿马拉松,参赛人数也超过了3万人,他们采用了分区出发的安排,让跑得快的选手排在前面,就不容易造成拥堵了。”黄力生说,波士顿马拉松赛按照选手的报名成绩排好名次,参赛的选手被设置成了十多个区,他报名成绩在全部选手中排名7000多名,但是由于排得合理,尽管开跑时的赛道还处在一个上坡的道路中,道路也比厦门马拉松还要窄,但是他也只用了4分多钟就通过了起跑点,并且全程并没有出现拥堵的情况。

黄力生建议,如果没有办法按照波士顿马拉松分得那么细,可以先将3.5小时完赛的选手区域划分出来,“不少选手参加马拉松也是希望可以追求自己的最好成绩,而能够在3小时30分内跑完马拉松是专业跑者和普通跑友的分水岭,将这个区域先划分出来,之后再按照4小时、5小时划分区域,这样在开跑之后,就不会出现先出发的跑友跑太慢,后出发的跑友又因为太拥挤无法超越的情况。”

黄力生的建议也得到了厦门资深跑友“如风”的赞成,在刚结束的厦门马拉松,她获得了厦门女子市民组的第一名。她说,分区能够让跑友找到自己合适位置,也有利于他们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

问题:半程马拉松沦为“鸡肋”

支招:恢复半马奖牌

对于厦马对半程选手不提供计时芯片和纪念牌,北体大李老师表示,逐渐取消半程马拉松赛是一个趋势,是合理的做法。毕竟马拉松是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一个赛事,目的是让大家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参与,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全程马拉松,主办方为了节省成本和精力削减半程马拉松的精力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少专业人士表示,从鼓励全民参与的角度上来说,半马应该恢复提供芯片和奖牌。

曾多次参与北京马拉松报道的中国文化报记者陈曦告诉导报记者,其实参加马拉松的大部分跑友不是冲着成绩去的,就是冲着完赛。取消半马的纪念奖,很多马拉松的爱好者都觉得不合理,“北京马拉松曾有考虑过取消半程马拉松的纪念牌,但最终还是继续发放奖牌。如果半程纪念奖牌取消,会有更多人冲着奖牌要去参加全程马拉松,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跑过全程马拉松的,不仅会造成参加全程人数的增加,风险也容易提高”。

黄力生则表示,半程应该要有芯片要有奖牌,既然是具有一定的比赛性质,就应该要给参赛者芯片和纪念奖牌,毕竟这也是他们完赛的证明。

“对于没有参加过比赛或者是跑步的次数并不多的跑友来说,半程马拉松是他们接触马拉松和了解马拉松的一个必经的经历。如果没有跑过半程马拉松,贸然去跑全程马拉松也容易造成受伤。”“如风”说。

部门怎么回应

电话没人接,短信也没回

对于专家和跑友的建议,厦马组委会怎么看?昨天下午,导报记者联系上了厦马组委会负责新闻宣传的工作人员,对方询问了情况,请示领导之后,给导报记者回电表示:“这属于组委会竞赛办的问题,请你与竞赛办联系。”

按照该工作人员的说法,导报记者随后多次拨打了竞赛办的办公电话,但无人接听。随后导报记者直接拨打厦马组委会副秘书长的手机,但多次去电始终无人接听,导报记者又给他发了短信,表示整理了跑友们对厦马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复,但是一直截止到截稿时,仍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