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同意联合申办奥运会 变申办为邀请

国际奥委会同意联合申办奥运会 变申办为邀请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议中致辞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体育专电 国际奥委会8日开始投票表决主席巴赫提出的40点“奥林匹克2020议程”,目前已经通过了节约办赛和灵活办赛的提案,其中包括允许未来奥运会可以由不同国家或地区联合申办,也允许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联合申办。

据外电报道,国际奥委会还将就成立奥运会频道和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提高灵活性进行投票表决,估计这两个提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也较大。

近年来,奥运会的高昂承办费用吓退了不少潜在申办者。据报道,索契冬奥会的投入高达510亿美元,这让很多有心申办的城市对办奥运会望而却步,国际奥委会的改革就是为了唤起更多城市的申办热情。

未来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可以考虑在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避免出现“白象工程”上下工夫,这应该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办赛思路。对于允许不同国家或地区联合申办和允许同一个国家不同城市联合办赛的做法,有几名奥委会委员提出异议,因为这有悖于国际奥委会“紧凑办赛、压缩运动员的出行和支出负担”理念。其中瑞士委员奥斯瓦尔德直言对联合比赛的担心,“允许奥运会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进行,这令我忧心忡忡,我担心这会破坏奥运会的独特性。对于那些被分流出去的参赛选手来说,奥运村就不再是奥运村,更像是世锦赛,这些人将无法体会真正的奥运会经历。”

对于联合办赛的担忧,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科茨表示,国家间联合办赛只会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国家间联合申办需要在申办之初就提出来,并且要得到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同意才能操作。同时科茨也强调了办赛“紧凑性”的重要性,只是要在紧凑和节约之间寻求平衡点。最终委员全票通过了这一提案。

随后,委员将就40点改革提案的其他方案逐个投票表决。其中成立奥运会数字频道提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奥运会与青年的联系,奥运频道计划播放国际奥委会档案资料和奥运项目的非奥运会赛事。如果该提案获得通过,明年奥运频道就有望成立。

8日的投票总共有96名委员参加了投票,8名委员缺席。

申奥程序大变革:变申为请、允许联合

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8日上午结束首段议程,与会者一致同意就奥运会申办程序进行重大改革,变“申办”为“邀请”、允许联合申办,使申办过程花费更少而灵活度更高。

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40条建议中最先的三点,国际奥委会全会率先对奥运会申办、评估和减少申办费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代表第一工作组进行陈述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约翰·科茨对这三条建议进行了逐一详解。

这三项有关申办程序的变革包括:

变城市主动提出申办请求,为国际奥委会向有潜力的城市发出邀请,这样一来,城市决定申办前可结合自身发展规划,与国际奥委会讨论具体承办方案,而不是反向被迫接受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要求;

国际奥委会考虑主办权归属前,应对申办城市进行充分的风险与机遇评估,重点着眼于可持续性和奥运遗产,并要求承办费用与运营费用这两类预算的区分更加明确;

减少申办花销、增加灵活性,如奥运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可以在主办城市之外举办,这意味着国际奥委会将允许跨城市、跨区域、甚至跨国联合申办,“特别是出于地理及可持续性考虑时”。

在提问环节,有少数委员表达了不同方面的担心,但这三项建议在举手表决时得到了全体与会者一致同意,无人反对或弃权。

为期两天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接下来还将讨论并表决奥运设项灵活性及创办奥林匹克电视频道等议题。

奥运会打破大项数量限制东道主可自主提议加项

为了让奥运会更具吸引力,国际奥委会的奥运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国际奥委会摩纳哥全会8日通过重要决议,除允许不同国家或地区、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联合申办奥运会外,国际奥委会未来要打破奥运会大项数量上限,允许东道主自主提议添加一个大项目。

据外电报道,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40点改革提案之一,国际奥委会全会批准了允许未来的奥运会项目设置更灵活的提案。为了“照顾”东道主,鼓励更多城市参与申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允许东道主可自主提议增加一个比赛大项目。当然,也不是说东道主挑选的项目一定会成为奥运比赛项目,需要国际奥委会批准才能入选奥运会。

通常东道主无疑会提议添加本国选手擅长的项目,国际奥委会在考量东道主提议项目时也会考虑这个项目的普及程度,如果项目过冷过偏,或许就会被国际奥委会否决。但不管怎样,这一新规可视为对东道主付出的一种褒奖和回报。

允许增加项目也就意味着奥运会未来要打破夏奥会28个大项和冬奥会15个大项设置的数量限制,但运动员数量不能增加,要保持目前夏奥会10500人和冬奥会2900人参赛的标准。如此在增加大项的情况下,就需要从原有大项目中剔除一些小项,也保证了奖牌项目总数不变。

杨树安:国际奥委会新理念与北京冬奥申委理念高度契合

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来摩纳哥与会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北京冬奥申委副主席杨树安在会议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代表团全力支持国际奥委会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的这40条改革计划涉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及奥运会申办、主办过程中的多项具体改革内容,其中部分条目还涉及修改奥林匹克宪章。

“这次特别全会的重点议题是改革,而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申委提出的三大申办理念正是可持续发展、以运动员为中心以及节俭办赛,国际奥委会的战略决策和北京申办冬奥会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杨树安说,“我们想到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日上午率先讨论的13条改革方案涉及申办程序改革、可持续发展及奥运遗产、奥运会的多样化、奥运项目改革和奥运会运营改革,全部获得全票通过。在新的申办体系中,国际奥委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减少花销和增加灵活度,并允许跨城、跨国联合申请,东道主也将在奥运设项等方面拥有更多主动权。

新华社记者就此提问杨树安,本次大会通过的改革计划、特别是对奥林匹克宪章所进行的修改,会否对明年进行的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投票产生直接影响?

杨树安回答说:“首先,已经在相关程序下进行的事情,还必须要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去运行,当然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国际奥委会可能和赛事主办方就新决策所确定的方向,再做一些具体的讨论;而国际奥委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要得到真正实行和完全贯彻,应该是在新的程序上去进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至于国际奥委会的全新改革方案是否令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申委更具信心,杨树安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始终都有信心。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群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喜爱,以及中国政府这么负责任的态度,我相信我们永远都会抱着坚定的信心来做申冬奥这件事。”

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补充说:“北京成功地举办过一届夏季奥运会了,很多人在问我们为什么要申办这次冬奥会。我想,我们一方面愿意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贡献,但更重要的是,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相适应的。”

她认为,北京申冬奥符合“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蓝图,将带动有待发展的中国冬季运动、提前实现“北冰南展西扩”计划,促进空气治理计划的实施,并像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那样把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到4亿青少年当中。

“如果北京申办成功,将对提高中国人生活质量、身体素质和冬季运动水平都是有好处,影响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好几代人的生活,”王惠说,“因此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我们是拥护和支持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申办的信心和决心。”

国际奥委会同意联合申办奥运会 灵活节约办赛

所有变革其实都无惊喜之感,但国际奥委会姿态转变之大还是令人心头一热,现实是最好的催化剂,2022年冬奥会申办清冷的局面教训了高傲的国际奥委会,不重塑价值,只有价高和寡,花费近7亿美元申办才能拿下一届夏季奥运会和510亿美元办一届冬奥会的历史恐怕一去不复返啦,去权贵化、去中心化的大势不可逆。(央视体育频道 张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