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幸存93岁马拉松老人:用跑步来纪念他们

太平轮幸存93岁马拉松老人:用跑步来纪念他们

幸存老人

一周三次,从上海跑到苏州

与当年罹难的众多达官贵人不同,叶伦明家境一般,全家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尽管出生在日本熊本市,祖母也是日本人,但从5岁起,他就随父亲一家回到老家福州做生意。

7岁那年,父亲托人帮忙让叶伦明在上海读小学。那时候,因为个头小怕伙伴们耻笑,叶伦明就开始踢球、游泳、跑步来强身健体。当年父亲骑着单车,他就在后面追着跑。

甩掉了小伙伴们口中的“东亚病夫”,叶伦明也成为学生时代班里跑得最快的人。不错的天赋也让他被上海当时十项全能纪录保持者杨金花收入门下。

那时,叶伦明的训练很简单,就是从上海跑到苏州或者杭州,一周三四次。

也正是早年这样的训练,让他有了出众的身体也熬过了沉船后在冰冷刺骨的零度海水中数小时的死亡漂浮。

抗战后,住在鸭绿江路上的叶伦明开始随父亲在台湾迪化街从事羊毛批发生意,并往返于上海和台湾进货和销售。

1949年除夕前夜的1月27日,叶伦明和往常一样与同伴在上海进货后,准备返回台湾吃年夜饭,结果就遭遇了海难。

按照他后来含糊的描述,那晚他是在船的最底层的大通舱里,那时候大家正在吃饭,吃过一轮了,他起身为同伴盛饭,突然有人从甲板上吐了口唾沫下来,他很生气,冲上甲板。刚上去就听到一声巨响,太平轮与运送木材和煤矿的建元轮相撞。

“两条船就剩一条了”,如果他没上甲板,他可能来不及从船舱里爬上来就葬身海底了……

落海的叶伦明在海里摸到了一只木桶,才侥幸没有遇难。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一艘澳大利亚军舰驶过,救起了还活着的人。

我就用跑步,来纪念他们

海难后,生活在上海的叶伦明一直靠着缝被单、蚊帐、衣服等售卖为生。59岁那年,在远房亲戚的帮助下前去香港定居。

在香港,他依旧靠手艺(缝被单、蚊帐、枕头、窗帘)为生,不过居住在柴湾公屋的叶伦明又开始跑步了。

“平时也没有事,想起太平轮死难的朋友,就跑跑步,来纪念他们。”叶伦明说,“只要跑步,就不觉得孤独,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次在旧报纸上看到了马拉松的报名消息,这激起了叶伦明要参加比赛的欲望。从此30年的香港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有他的身影。他也被称作“长跑老超人”。

只要不下大雨,他每天从柴湾坐车到石澳渔村,在山间慢跑,训练耐力。平时他六点起床,沿着石澳的青翠山路上坡、下坡,终点是片海水浴场,夏天他会再去海泳,吃完早点再回家。在山上慢跑运动的年轻人都称他叶老,在一些香港的跑步博客上,还常常会有叶伦明的报道。

跑步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叶伦明远征过美国、日本、南非。1990年,已经69岁的叶伦明参加了香港毅行者马拉松赛,全程100公里,是正常马拉松赛程的两倍多。从第一天晚上9点,一直跑到第三天凌晨2点,他连续跑了29个小时。

饿了就边跑边吃面包,获得了老年组第一。1997年他远征南非,参加奥运元老马拉松比赛还拿下了冠军。

“长跑老超人”的故事感动了众多人,叶伦明不但有了赞助商的赞助装备,还拍摄了不少广告。他还做过马拉松或三项铁人赛的代言人,甚至还有赛事为他设计过长跑公仔。

跑步是叶伦明下半程人生的全部。他曾说,“我不会停止跑步,因为一天不跑,我会觉得不舒服”。

在他香港的屋子里,还挂着一幅巨大的跑步海报,海报上除了他矫健的身姿,有四个大字:“上瘾无罪”。

在叶伦明81岁的时候,受到了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接见,并获颁社区服务奖。

如今,居住在香港柴湾乐悠居老人院的叶伦明已行动不便,但每每有跑友探访,谈及跑步,他便来了精神。在历经生死离别后,有着最为深刻的感悟——既然幸运地活着,就要用跑步努力留住呼吸与生命的感觉。

稿件来源:私·奔,中国跑者个性化服务平台。微信号码:sijiabenpao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标签: 太平轮跑步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eppek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