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鑫中超小俱乐部典型危机 还有多少血可以流

记者严益唯(微博)报道

上海上港和上海绿地申花两大国企支撑的沪上中超俱乐部,将在新赛季展开一场5亿级别上的军备竞赛。上海申鑫这个凭借民营投资人支撑,赛季投入不过亿元的俱乐部的生存危机凸显。这样的困境,也发生在许多中超俱乐部身上。

“他很爱足球,也很尊重我们教练,技战术方面从来不插手。”原申鑫主帅成耀东如今说起申鑫的投资人徐国良,仍然充满敬意,“他的生意也不需要足球来做广告,他完全凭借对足球的爱好在投入。”

事实上,徐国良还是一个抓住了机遇,在足球经营上也收获颇丰的足球投资人。过去3个赛季,球队出售的柏小磊李磊、陈志钊(微博)姜至鹏朱宝杰 5名球员收入超过了5000万元,这些队员都是2010赛季开始陆续加盟申鑫前身南昌衡源(微博)的,当初购买这些球员的支出不超过500万元。如果算上即将成交的 刘殿座,申鑫过去5年内在球员方面的投资上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教练眼中的好老板加上球员升值所带来的丰厚资金回报,并无法遮盖上海申鑫未来生存的危机。俱乐部当初之所以放弃了江西省政府每年给予俱乐部2000万元的赞助,改名申鑫坚决回到上海发展,其实就是有一个在上海与申花这样的“上海滩老大哥”叫板的梦想。无论是当初徐国良与朱炯设定的8年内夺冠,以及后来与成耀东约定的“3+2”夺冠计划,都是这一逻辑的延续。

但是,当初申鑫返回上海时的强队梦,正在被疯狂的足球市场摧毁。申鑫未来如果无法引进大资本注入,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那就只能在沪上两个国企俱乐部的夹击下求生存了,保级将是未来这支球队难以逃脱的命运。问题是,在连续大失血之后,没有完善的青训体系的申鑫,还有多少血可以流失?

申鑫的危机与激进的阿尔滨不同,这本是一个颇为理性的俱乐部,很善于挖掘教练和年轻队员潜力,但是在目前足球圈热钱的冲击下,申鑫过去几年的经营逻辑已不复存在。中国足球目前正迅速吹大的金元泡沫,不仅让徐根宝、成耀东这些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本土教练回到残酷的现实中,也正在淹没着诸如申鑫这样没有青训这一防御纵深的中小俱乐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kegu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