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体育发展不再为了金牌和GDP

[摘要]国务院已经明确指出,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体育产业,就是为了拉动体育人口增长、实现全民健身的最终目标,而不再是拿金牌或者增加GDP。

大公网:体育发展不再为了金牌和GDP

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很多专家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称为“颠覆性的”,确实有其道理。虽然呼吁用全民健身取代金牌战略、奥运战略的声音已经很多年,但这还是第一次体现在国务院官方文件上,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刻。

或许是痛感在体育产业方面的瘸腿严重,建国以来一直在搞举国体制、伪职业化的领导们现在也认识到了体育产业的好处。

中国体育产业年产值在3000亿人民币左右,只占GDP总量的0.55%;而美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500亿美元(为中国的十倍),占GDP总量的3%。

为什么中国的体育产业的吸金能力这么差?如今国务院也已经看明白了:原因就在于大方向出现问题。举国体制能换来奥运金牌,但能换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吗?在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中,80%-90%来自体育服装、运动器材的制造。这样的经营模式,除了手工费之外怎么可能还有别的收入?

不是说不能卖运动服装,关键是怎么卖。欧洲、美国人也卖球衣,但人家卖球衣卖的是品牌价值,而不是手工价值。一件欧洲豪门正品球衣要500元人民币以上,我们的球队虽然不可能比得上皇马(官方微博 数据) 巴萨(官方微博 官网 数据) ,但球迷基数在,完全可以主打球衣文化。

国安恒大鲁能是国内球迷数量较多的三家俱乐部,如果能够多在营销上下下功夫,未见得拿不到好看的销售数字。阿森纳(官方微博 官网 数据 )球员本特纳曾在将球衣号码由26号换成52号之后自掏腰包为那些之前买过26号球衣的球迷更换新款球衣,只要我们把互相扯皮的时间都投入到为球迷谋福利上,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球迷就算搞定了。

在中国,常有一种错误观点,即“你总说职业化好,可男足、男篮职业化这么多年了,有进步吗?”足球、篮球这样的大项,并非数年之功,体育职业化的目的并非是让某项运动短时间内出成绩,而是要让这项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

借职业化的春风,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球迷和“潜在球迷”——中超新军哈尔滨毅腾(很遗憾马上又要成为中甲新军了)虽然成绩惨淡,但球市火爆,在场均上座人数上,他们力压老牌豪门山东鲁能(微博 数据)高居中超第四。要知道,这是过往被视为“足球荒漠”的哈尔滨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中超球队,可见中国的潜在球迷数量多么恐怖。

但加强体育产业发展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负作用,如有些地方美其名曰响应国家号召大行政绩工程,表面上是扩大了体育产业产值,但本质上讲依然与过去的举国体制毫无差别。

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发展体育产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国务院已经明确指出,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体育产业,就是为了拉动体育人口增长、实现全民健身的最终目标,而不再是拿金牌或者增加GDP。

全民健身,靠小区里几个秋千、破乒乓球台、亚运会上151枚金牌是不可能实现的。“伪职业化”的中超联赛和CBA已经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其他项目也该及时跟进。

文/大公体育 刘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