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体操"全能"见起色 里约奥运值得期待

[摘要]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今晚在广西体育中心进行。经过激烈较量,日本名将内村航平以总分91.965分摘金;中国选手邓书弟排名第6,这是最近5届世锦赛中国队的最好成绩。

中国男子体操"全能"见起色 里约奥运值得期待

邓书弟(微博)

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今晚在广西体育中心进行。经过激烈较量,日本名将 内村航平以总分91.965分摘金,实现该项目世锦赛5连冠;中国选手邓书弟排名第6,这是最近5届世锦赛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体操项目中,高水平的全能型选手不仅是“王中王”,对队伍参加团体赛也至关重要。“全能王”杨威(微博)退役之后,中国男队迅速陷入“全能选手荒”,男子个人全能项目连续4届世锦赛名落孙山。不过,随着队伍调整战略、加快培养全能型新人,这种状况已大有改观。

追金牌数量曾致全能乏人

过去几十年,中国体操队先后涌现出 李宁、李小双、杨威等男子全能世界冠军,他们也成为队伍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然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虽共获4枚金牌,但男子全能项目竟无人晋级决赛(前24名),总教练黄玉斌(微博)直言:“这是功利思想作祟的结果。”

早在雅典奥运周期,黄玉斌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时任领导就存在分歧:前者看重团体和全能,后者以“练单项更容易出金牌”为由而主张抓单项。据此番来南宁观赛的杨威回忆,2004年两名全能好手意外落选奥运会,全队乱了方寸,最终败走雅典。

“练全能又苦又累,谁愿意练啊!练那么多项目才能拿一块金牌,单练一个两个项目也能拿金牌。”杨威昨日告诉记者,当时“重单项、轻全能”的风气还在地方队蔓延,久而久之,体操运动员普遍“偏科”严重,国家队遭遇全能选材困境。

打造“小杨威”效果渐显

事实上,除杨威外,中国男队在北京奥运周期一直缺少能够依仗的全能好手。他退役后,更是迟迟等不来“小杨威”。意识到该问题后,中国队对侧重单项的战略作出调整,开始着力培养全能苗子。领队叶振南(微博)表示,全能项目最能体现运动员的实力和水平,“体操应该坚持团体、全能为主。”

经过数年耐心打磨,一批新生代选手脱颖而出。本届世锦赛,邓书弟和北京小伙程然分列男子全能资格赛第3、第5,去年世锦赛双杠冠军林超攀也排名第12,中国队整体表现较往届进步不小。按照规程,每队最多派两人参加决赛,因此邓、程二人入围决赛。

23岁的邓书弟来自贵州,尽管是首次参加世界大赛,但他勇挑大梁,凭借自己的全能优势,在7日晚的男团决赛中,6个项目全部登场,为中国队夺得6连冠立下大功。

今晚的男子全能决赛,虽然跳马出现失误,但邓书弟在后4项的比赛中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尤其是在双杠比赛中获得了15.700的高分,最终以总分89.732分位居第6。

邓书弟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度角逐世界大赛全能决赛,氛围与国内比赛迥异,“今天算正常发挥,经验上跟世界级高手差距仍较大。”他透露,目前他的6个项目的总难度分已超过内村航平,“但完成质量有待加强,这是接下来训练的重点。”邓书弟还淡定地说,“希望将来再次挑战内村!”

里约奥运值得期待

与往届大赛“少数全能选手+多数单项选手”的阵容配置不同,此番中国男队6名队员5人为全能选手,去年全运会男子全能冠军周施雄(微博) 则因伤落选。按照规程,奥运会团体决赛实行5-3-3赛制,即5人参赛,各项目3人出战,得分悉数计入总分。因此,拥有更多全能选手无疑利于排兵布阵。

“这次的阵容基本上是奥运阵容的雏形了。”黄玉斌认为,上述年轻选手是中国队备战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主力军,本届世锦赛锻炼价值很大,他们提升了心理承受力,也发现了自身不足。“假以时日,相信这批队员能够承担奥运会的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内村航平的队友田中佑典今晚也跻身全能三甲。比起日本队,中国队全能选手数量占优,但尖子选手较少。对此,黄玉斌称今后仍要发展全能型选手,“这样在组建团体阵容时才不用像过去那样伤透脑筋。队员练好全能,但也不能没有突出的单项。最近教练组在观察一些外国选手的成套动作,如果能运用到我们的队员身上,会少走些弯路。”

本报记者 黄志阳(南宁9日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volh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