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军训矛盾是教育思想的反射

[摘要]日常的教学理念与军训的教育目的很难吻合,这种矛盾自然会在军训中频繁暴露。我们的军训应该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有机一环,它与其他教育环节相辅相成,而不是完全脱节。

【舌战】军训矛盾是教育思想的反射

又到一年开学时。

每到此时,在众多因开学而引出的话题中,军训似乎是躲不过的一个关注点。今年更甚,因为有两起军训事件一个涉及人命,一个引发群殴。对此,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也在所难免,相关的评论也分析得十分广泛深入。在我看来,学生军训矛盾的激化,也是整个学生教育过程的矛盾显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当然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全人格、积极心态、与社会进程合拍的年青一代。而现实的教育制度所能培养的“人才”则大相径庭,许多学校希望学生最好是便于管理的“学习机器”,大部分家长则为了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全面替代包办了学生学习之外的所有事务。这样,就与“理想”中的接班人标准相去甚远。试想,一个终日在家长羽翼全天候的保护下成长的“小宝贝”,怎能吃得了军训这样的苦?风吹雨打日头晒,累人的操练,枯燥的队列,这是在孩子们日常的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他们怎么能适应?集体主义,拼搏精神,吃苦耐劳,这些不会列入课程表里的学习内容,仅仅通过某次军训而想让学生们获得突飞猛进的顿悟,那肯定是痴人说梦。

日常的教学理念与军训的教育目的很难吻合,这种矛盾自然会在军训中频繁暴露。我们的军训应该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有机一环,它与其他教育环节相辅相成,而不是完全脱节。比如军训需要孩子们在一个脱离了课堂、远离了家长庇护的环境中生活、训练,但平时这样的学习过程他们有吗?要知道,学习不是只能在课堂上才能进行的,学生们在课堂外能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但现实是孩子们被困于教室中很难真正走到阳光下,去经风雨见世面,许多学校的春游都被取消了。

这个学期刚开始,正式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要求北京中小学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进行,相当于中小学生每周将有半天时间在校外上课。走出恒定的教室,到社会大课堂经受更多考验,我想也是这份意见的初衷之一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