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男篮世界杯扩军看起来很美

[摘要]高喊扩军的口号并不难,但要解决扩大阵容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FIBA能否理清思路,拿出相应的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至少单就现在的实力和潜力,男篮世界杯扩军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梦想。

【舌战】男篮世界杯扩军看起来很美

热情的芬兰球迷撑起西班牙世界杯球场的场面

从商业味寡淡的世锦赛到听起来时髦的世界杯,国际篮联两年前的一纸更名文书,悄然间将这项积淀逾60年的赛事推向了改头换面的历史拐点,却也注定使其存活于另一场同名盛事——足球世界杯的阴影之下。质疑者们批评,世锦赛改名不过是借足球世界杯之名的炒作之举,而雄心勃勃的国际篮联秘书长鲍曼却将此视作能把篮球推往全球的“无形大手”,同时,男篮世界杯五年后的扩军就是全球战略的最好证明。

根据鲍曼此前透露的消息,在下一届赛事中,参赛队伍会从如今的24支增加到32支,规模将与足球世界杯看齐。但讽刺的是,下届赛事定于2019年而非2018年,也正是为了避开足球世界杯的风光。

让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球队参与到顶级赛事中来,这是一项运动全球化的必然过程。扩军意味着更多的曝光率、更多的潜在市场,但32是否真的大于24?新增的八支球队由何而来,它们的出现对于赛事意味着什么?问题看似简单,想要解开却非顺理成章,尤其是在当今各国篮球发展差距依然巨大的环境中。

据统计,本届赛事小组赛前四轮的48场对决中,结果分差超过20分的“一边倒”局面就已出现了18次之多。对于身处末流的球队而言,即便是身处第二集团的巴西、立陶宛都显得难以抵抗。当强队的晋级已无悬念,小组赛品质的保证自然成了空谈。仅此来看,男篮世界杯需要的其实是更多可以撑场面的二流球队。不过,除却因外卡资格未能现身西班牙的中国、加拿大以及俄罗斯三大“遗珠”外,能有实力够着最高级别赛事门槛的球队本就寥寥无几,倘若执意扩军,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而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一同而来的,很可能是一系列足以毁掉赛事品质与观赏性的困扰。

其实,即便“加法”如愿做成,也将牵扯出更多棘手的现实问题。

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困难,国际篮联亟需改变如今在西班牙老套、甚至有些粗糙的办赛思路。由于篮球场馆要求相对偏低,自世锦赛时代起,绝大多数主办国都会在原有场地就地取材。这样经济、环保的做法在避免场馆沦为“白象”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各场馆规格上的巨大差异。

本届男篮世界杯,为庆祝本国国家队首度进军世界大赛,8000位一袭白衣的芬兰球迷挥舞着国旗追随至西班牙。他们的到来打破了毕尔巴鄂街头素有的宁静,也成就了比斯开竞技场内宾客满座的盛景。然而,如果同样的故事发生于格拉纳达体育中心,画面或许就不会如此美妙,当地比赛场馆只能容纳7500位球迷,终将有不少球迷只能于场馆外枯坐。事实上,从规模最小的格拉纳达体育中心,到容量逾1.5万人的比斯开竞技场,今年四座小组赛举办场地所能承载的观众数呈现出了惊人的巨大差异。对于一项世界级赛事而言,7500人的场馆规模未免显得太过寒酸。随着参赛队伍的不断增加,潜在观战球迷的数量也会越发难以预估,对于场馆规格的要求将越发苛刻。但这也意味着对东道主的经济实力的硬要求大大升级,在自身赛事的市场回报率远远无法比肩足球世界杯的前提下,热衷于申办男篮世界杯的国家或地区将会大打折扣。

同样需要改革的,还有每位球员手中那些被涂得满满当当的赛程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篮联始终秉承着环保、节俭的办赛理念,缩短赛程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因为此,所有参赛队都会在小组赛中遭遇一次连续三天的背靠背比赛。疲劳对于球员身体的伤害不言而喻,而今年夏天美国队球星保罗·乔治的重伤则再一次引发了球员们对于为国出征风险的思考。倘若处理不慎,本就星光黯淡的男篮世界杯或将承受更多球星退出的痛苦。而扩军后比赛场次必将大幅增长,这也对东道主成了一大考验。

高喊扩军的口号并不难,但要解决扩大阵容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鲍曼和他身后的智囊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五年的时间并不短暂,但国际篮联是否足够理清思路,拿出相应的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至少单就现在的实力和潜力,男篮世界杯扩军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梦想。

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