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为锦织圭送上掌声 别被民族情绪包裹

张奔斗:为锦织圭送上掌声 别被民族情绪包裹

锦织圭创造了亚洲选手的大满贯男单最佳成绩

记者张奔斗(微博)述评

大满贯赛事上一次在男女单打四强阵容中都出现亚洲球员的身影,是何时的事?嗯……这事儿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亚洲姑娘能闯入大满贯女单四强,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公开赛年代也仅有伊达公子、李娜、郑洁(微博)彭帅等寥寥数人有此成就。而亚洲一哥锦织圭,作为亚洲代表此次勇敢尝鲜,成为公开赛年代首位跻身大满贯男单四强的亚洲球员。

尽管中国民众对于我们的这个邻国心态复杂,但2014美网成为一届亚洲球员在男女单打双线战场上全面突破的赛事,我们在为彭帅经过37次大满贯努力后终获突破惊喜的同时,更应感谢锦织圭极具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如果再加上伊达公子与米尔扎分别与异国搭档闯入女双四强,而米尔扎更是已锁定混双决赛席位,中国、日本和印度三个亚洲大国,撑起了亚洲网球的整个天空。

无独有偶,锦织圭和彭帅都曾有过少时在美国受训的留洋经历;而他们本次美网赛所取得的,都可以称得上是反传统性的胜利。

亚裔球员能在国际男子网坛闯出世界前十级别天地的,说来说去也就张德培与 斯里查潘等极少数代表——张德培有着亚洲球员的快速灵活,但力量素质的欠缺令他不具备称霸网坛的统治力;斯里查潘有着欧美球员般高大健壮的身材,但他在身体训练中的过度损耗也折损了他的职业寿命。

锦织圭则集合了上两代亚洲球员的特点,超强的跑动能力与耐力令他获得“新版费雷尔”的美名,同时也不缺少在著名的尼克网球学校训练出的暴力正拍——这条土洋结合的发展之路,是否对中国男网的选材与路径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在拉奥尼奇和迪米特洛夫两位90后球员在温布尔登双入四强之后,他们在世界前十行列越坐越稳,生于1989年年底的锦织圭看上去已然落后一个身位。而他很快就小跑几步赶上,并且恰恰是以连续击败拉奥尼奇以及澳网(微博)冠军瓦林卡这样颇具说服力的方式。

在锦织圭成功之前,很少有人会认为大满贯单打四强可以属于亚洲男人。从这个意义来说,锦织圭打破了大众认知以及网球历史积存多年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他突破的是一个群体的极限。相比而言,彭帅的突破更具个人性,当人们越来越认定她的大满贯成功终将仅仅局限于双打,当人们暗暗为当年的天才少女在单打泯然众人感到遗憾时,彭帅却以连克三位种子球员的强硬方式突入四强;考虑到单双打项目国际关注度和在评定球员成就中权重的巨大不同,女单四强起码可以和她的双打大满贯冠军与世界第一排名相提并论。

不过,突破会带来惊喜与掌声,也会引发嘲讽与质疑,这也算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球迷仍以“小日本”这酸溜溜的口气称呼锦织圭;而比较几位中国女球员的成就原本就是敏感话题,此次又经过了新一轮的“翻吵”——吵架的吵。

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待,锦织圭的成功,不也是整个亚洲男子网球的骄傲吗?彭帅取得的突破,即便她不是你最爱的球员,作为同胞,为何不能也为她感到高兴?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看上去情怀豁达的视角,其实只是另一种狭隘的表现方式而已——为何要因为一位球员的国籍和肤色来决定自己的认知与情绪?你当然有权利这么想,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各色人等和各式想法,这个世界才丰富有趣。这就好像,本次大满贯的男女单打四强阵容不再全部是老面孔,而有了两张新鲜的亚洲面孔,也同样因此而显得丰富有趣。

更重要的是,无论锦织圭还是彭帅,他们本次美网之旅都还没有结束,都还有希望继续前行。而即便当他们的美网征程终结,这也将成为他们新的起点,鼓舞他们去赢取更高的成就——无论是为他们自己还是为了亚洲网球。

>>>点击进入2014美国网球公开赛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