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变身青傲会:低成本 淡锦标 学有所获

[摘要]第二届青奥会的许多宝贵财富不仅不会随圣火的熄灭而泯灭,相反却会长久嵌入青奥之树的年轮里。青奥会的骄傲就是南京的骄傲!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钟山的八月格外美。但,又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时刻。

然而,第二届青奥会的许多宝贵财富不仅不会随圣火的熄灭而泯灭,相反却会长久嵌入青奥之树的年轮里。青奥会的骄傲就是南京的骄傲!

开幕式之傲

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开幕式团队,依然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北京奥运会级的开幕式。一个是“无与伦比”,一个是“精彩绝伦”,连罗格和巴赫都对南京青奥会开幕式赞赏有加。

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听到了退场中外观众的赞不绝口,这时最开心的应该就是总导演陈维亚了。北京奥运会时,他虽与张艺谋、张继刚同为总导演组一员,但实际上是张艺谋领衔。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即小试牛刀,初展才华。特别是他大胆启用塔沟武校的小学员,在海心沙的4座帆形钢架舞台前,演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的高空威亚,一炮打响。事实上,广州的成功,也奠定了南京的再上层楼,不仅参演人数从一百多人扩展到今天的520人,而且从小平面到了场中央,难度更是叹为观止。这也恰是许多观众第一赞高空“塔树”、第二赞点燃圣火的原因所在。不管陈维亚的名字是否命定着“威亚”情节,也不管是否南京籍的他对家乡有着天生情怀,开幕式的轰动不仅使他摆脱了张艺谋的影罩,更表明了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卧虎藏龙。

低成本之傲

南京青奥会节俭但“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也足可为以后的改革背书了。“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总而言之,能省就省,“少付等于多收”。即使是开幕式上光怪陆离的万千灯具,也没有一件是进口的。仅一个开幕式费用,南京就创下了历届国际顶级赛事中的最低花费。

殿后者之傲

菲律宾距澳大利亚不远,但第一个比赛项目女子铁人三项的冠军、澳大利亚选手布里塔妮都已早早休息等待颁奖时,最后一名选手、菲律宾的德尔迪奥却还在路上。然而,就在这位比冠军晚了近15分钟的最后一名选手到终点时,却享受到同样一直坚守到最后的观众们更热烈掌声,其中还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鲁迅曾把锲而不舍坚持到最后的精神称为“未来的脊梁”,而这些天南京到处都是为“未来的脊梁”喝彩声。

淡锦标之傲

不公布奖牌榜,不渲染世界纪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混合编队,比赛完的选手不能回家,而要留在青奥村交流……从这一系列的软规中,即不难看出青奥会淡化锦标主义、推进青年人进行国际交流的最高宗旨。尤其混搭这一创新,没了任何背景,且“敌我不分”,剩下的便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尽情玩儿了。这是否在探索巴赫憧憬的“未来的奥运会应该超越竞技,让人们找回应有的运动乐趣”?

学有获之傲

比赛抽去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筋,场下的争分夺秒备战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南京青奥会的“八小时之外”,配套地为这些14-18岁当学之龄的小选手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堂。如果说,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等冠军哥姐们的对话、辅导活动,对小选手们更多的还是在圈内,且此种形式在其他运动会上也并不鲜见的话,那么杨扬(微博)及美国冰雪选手,在“学习小屋”里进行的文化教学,则真正是超越体育竞技范畴的一种创新,难怪“学生”那么多。

小对小之傲

看过小孩煞有介事地采访小孩吗?看过小记者一本正经地采访小选手吗?南京赛场让我们大开眼界,说到这,又是一项创新。央视选拔的青奥小记者团个个身手不凡,无障碍、零距离直接英语沟通,再加上同龄人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场面煞是好看好玩。李子安采访南非体操选手夏农时,两个小女孩简直就是在窃窃私语拉家常,兴奋处李还站起来请夏教自己怎样展腰。好可爱。

青奥会,青傲会,让我们记住了古都新韵的南京,记住了“激励三代人”的南京青奥会。(史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volh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