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伊琳体验多彩大学生活 校园也有“高低杠”

[摘要]今年5月初,杨伊琳第一次在没有教练、没有老师的陪同下独自去聊城大学和邯郸学院给大学生们做演讲,分享自己的青春成长故事。她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合唱比赛,又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

杨伊琳体验多彩大学生活 校园也有“高低杠”

报纸截图

北京体育大学西餐厅,晚上9时,一个扎着马尾辫、面带精致妆容、穿着蓝色T恤红色运动短裤、脚踩粉红人字拖的大眼睛女孩推门而入,朝餐厅左边探着脑袋看了看,微笑着和记者打了个招呼,一路小跑迎了过来。

她刚参加完北体大第4届“校园之星”颁奖典礼,彼时身着优雅的黑色晚礼服搭配白色西服外套,脚踏一双银色高跟鞋,落落大方,端庄得体,只是眉眼之间还略微透露着一丝青涩;此刻,她换下了领奖的行头,脸上的妆还没来得及卸,右手提着一份土豆粉外卖,左手拿着一瓶矿泉水。

“不介意我一边吃一边聊吧?我太饿了!”女孩耸了耸肩,旋即落座,露出略显歉意却很爽朗的笑容。

这个女孩,就是杨伊琳(微博),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团冠军主力成员。

辉煌·遗憾·幸运

2012年9月,刚满20岁的杨伊琳离开了熟悉的体操赛场,来到北体大,成为竞技体育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

刚来学校时,杨伊琳并不知道北体大会给她带来什么,也不知道她能为这个社会带去哪些东西,“当初我对大学没有想法,也没有什么期盼。我从5岁开始练体操,之前的人生,都是运动训练,都是体操,我不了解其他东西。但我知道有一天我肯定会退役,退下来我必须得走入社会,那么之前就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我本身也是个比较随性的人,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先进去再了解,一步一步踏实走好比较重要。”

正如小时候练体操那会儿,杨伊琳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那时小伊琳特别能闹腾,妈妈本打算送她去学画画,或者练琴练字,但她根本静不下来,于是杨妈妈就打消了那个念头。“我那时候身体比较弱,正好有教练来选才,我爸爸又是个体育迷,据说我还没生下来,他就说以后要送我去练体育,我被选上后就去练了。”

这一练,就一直练到了2012年。北京奥运会上,刚刚入选国家队不到1年的杨伊琳和队友协力,拼下了中国体操女队迄今为止唯一的团体冠军;此外,她还拿到了个人全能和高低杠铜牌,达到了自己职业运动生涯的顶峰。

回忆起这些,杨伊琳说:“现在看那会儿的比赛视频,真不能说动作做得特别好,但真是所有力量都凝聚在身上。我们的意志力、心理,各方面都特别好,对成功的渴望很强烈。那时心里想的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把杠子给蹬住了。现在看一些小孩的比赛,掉下来就掉得比较随便,说明内心对成功的渴望还不够。”

但成功的喜悦并没有延续太久,在2008年底斯图加特世界杯上,她伤到了腰,这直接影响到了日后的运动生涯。“以前腰一直有老伤,那次是在后台训练,落地时就听‘砰’的一声,教练说‘得了,别比了,别比了’,然后我就下来了。”伊琳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形象地比划着当时的情景。

2009年1月,杨伊琳做了腰椎间盘微创手术,没有人知道术后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出于对体操的热爱,她在休息了大半年之后又回到了训练场。

“广州亚运会之后我比赛渐渐少了。那时候写比赛总结,我还写我想为队里继续效力,都是心里话,想着自己应该还能往上追。但是我是那种对疼痛比较敏感的人,身上有点反应我就会跟教练说,然后就去休息,所以导致后面一系列的运动成绩下滑。”

2012年,杨伊琳落选伦敦奥运会选拔赛,就此告别国家队生涯。“其实我自己看得很开。我努力,但上不上得了那是另外一回事。上不了可能是有能力更强的把我顶了下来,说明国家队后备人才充足,这也是好事。我对训练生活的态度都是我老爸常讲的平常心,因为把结果看得太重的话,最后不舒服的只有你自己。”

回看昔日辉煌却略显遗憾的运动生涯,杨伊琳说:“我前两天看到一句话,叫‘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2007年入选国家队,第二年就去比了奥运会,还拿了团体冠军,比起很多运动员我真的很幸运。”

新代号“1111”

那年杨伊琳正好20岁,和很多面临退役的运动员一样,对未来充满迷茫,需要思考如何去走未来的路。

“当时就觉得要去上学。以前在队里也有一些课程,但真正的竞赛期就是训练、治疗、睡觉,没啥其他事情,整体来说学到的东西比较少。我对大学真的是一无所知,有朋友提到了北体大,我一看跟体育还沾边儿,又是总局下面的学校,就过来了。打算先读本科,再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读研究生,慢慢的融进去,学下来。”

回忆起刚进学校的情形,“太崩溃了!”杨伊琳忍不住开始吐槽,“很混乱,各种搞不清状况,然后宿舍是6人间,上下铺的那种。我以前在国家队住单间,就会觉得宿舍特小。但这都不算什么,最无语的是公共澡堂,以前我们都是24小时热水,随时可以洗,而且还不花钱,现在是每天就那两个时段,花了钱还不能调节水温和大小,当时就想,要是能再回队里做运动员该多好!”

吐槽归吐槽,但她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并且渐渐爱上了以前她所不熟悉的这种生活,和同学一起吃食堂,叫外卖,上课堂,洗澡堂。虽然宿舍狭小拥挤,杨伊琳却拥有一群特别要好的室友,“特别亲,我特喜欢她们。我们聚会时就一起吃饭、看电影,天气好还会出去划船,有时候晚上还卧谈,聊帅哥,聊八卦,聊人生……”

说话时,杨伊琳脸上笑容不断,尽管喜欢逛街的她熟悉的是崇文区附近的商场,但现在也能融入上地附近的环境,和大学好友一起去逛华联和五彩城,“主要是喜欢跟她们在一起的感觉。”

杨伊琳本想着在大学期间去当兵,觉得服役两年是另一种为国家出力的方式,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如果去当兵了,回来以后就不能跟她们一起读书,一起毕业了,这个我肯定接受不了。我们关系特别好,我不想离开她们。”

和很多女孩一样,杨伊琳看重感情,害怕分别,把友谊看做是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事情。

不过,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奥运冠军就跟其他学生有什么区别。“除了教运动竞赛的老师和以前在总局待过的老师,一般老师都不认识我。回答问题时班上同学会起哄,说‘冠军回答’、‘1111回答’,那是我学号。然后老师一看,哦,班里还有个奥运冠军啊!”

她也有恐慌,比如说英语课。“基础太差了!老师讲得很好,但我基础太差,语法啊,单词啊,好多东西都不会。”后来杨伊琳参加了英语补习班,自己去学习,去写作业,不懂的东西老师再去教。“这样的授课方式很适合我,就像以前在国家队,我是刘群琳指导手把手教出来的,英语学习,我也比较适合这种一对一的方式。”

本打算参加学校6月份和香港的一个交流项目,但因为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时间冲突,伊琳果断放弃了这次机会。尽管在她自己看来,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得很快,但她能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愿意好好去学这门课。

上计算机课时,老师说到哪儿大家就画到哪儿,但因为是零基础,大家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像word、PPT她都跟不上。面对这种知识上的脱节,伊琳笑笑说:“就慢慢去学啊,不然还能怎么办?”

多彩的第一次

大学生活和运动队生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伊琳给了两个字——多彩。

以前的生活只有训练和比赛,而大学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学生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可以为进入社会进行提前的适应和过渡。

刚入学时,杨伊琳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春蕾”话剧社。前段时间学校推出话剧《琥珀》她就去打了个酱油,客串了一名博士。

相比于话剧,体操依然是她最大的兴趣,她和班里其余几个体操专项的学生以及健美操专项的学生组成了学校的技巧啦啦队。去年6月北体大五人制足球赛决赛时,他们就参加了中场休息时的啦啦操表演,动感而有“弹性”的表演瞬间High翻全场。北体大60周年校庆时,这支啦啦操团队也参与了晚会表演。

由于技巧啦啦队并不是北体大的校队,所以学校不会拨经费来扶持团队建设。但出于兴趣,杨伊琳和队友们心甘情愿抽出休息时间去练习。因为以前练体操时就会翻跟头,所以练啦啦操她不会害怕,轻而易举就可以在小伙伴们组成的塔基上翻跟头,然后面带微笑地落下。

此外,她也和同学们一起报名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即便已经不是运动员,运动却早已成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在400米跨栏比赛时,每到一个栏架,伊琳轻松一跃,双腿几乎成劈叉状,不见弯曲——这种体操范儿的姿势虽不标准,但速度还挺快。“没拿什么名次。”她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去跨,没学过,但感觉那样往上迈步子就能跨过去。反正运动会就是大家一起图个乐儿,也没啥心理负担。”

和每个普通大学生一样,杨伊琳不仅要按时按点上课,也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大一的假期,她和竞技体育学院的实践团一起去了贵州遵义贫困山区的旺草中学。“那是一些高三的学生,学院这边会捐一些器材和书籍,我主要会给他们做演讲,希望把一些正能量的东西传递出去。”

今年5月初,杨伊琳第一次在没有教练、没有老师的陪同下独自去聊城大学和邯郸学院给大学生们做演讲,与大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青春成长故事。

她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合唱比赛,又是她人生中的一个第一次。

现在,在课余时间受邀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演讲活动也成为了杨伊琳大学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对于她自己而言,是锻炼,也是成长。

离开国家队之后,卸下奥运冠军的光环和荣耀,杨伊琳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会被同学们“嘲弄”,也会被大家期望,同样会被拉着出门逛街看电影。因为大学,她变得更加的独立,收获了更多的自信,也传递了更多正能量给其他人。谈及未来,杨伊琳冷静而淡定:“未来的选择很多,可以继续读研究生,然后留校当老师;也可以回省里去,做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推广全民健身。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把书读完,你只有把眼下必须要做的事做好了,你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