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计划换汤不换药 国足崛起必须狠抓青少年

每每中国足协拟定计划,每每中国足协领导人上任,无法回避的就是国家队,且每次都是给国家队拟定一个“时间表”:或是某届世界杯赛要进入决赛阶段比赛;或是用五年、十年时间让国足成为亚洲一流、亚洲强队……尽管职业化以来,中国足协的领导人换了不少,但思路和指导思想从未发生过真正改变,这其实才是最可悲的。

纵观亚洲,自1990年世界杯以来,任何一支参加过世界杯的亚洲球队,在国家队获得世界杯参赛权之前,其青年队或少年队必然先取得世青赛或世少赛入场券,无一例外。如果一国的青少年队伍都无法和亚洲对手相抗衡,等到了国家队层面,何以去对抗?众所周知,参加世青赛、世少赛对青少年球员而言,是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过程。如果中国的青少年球员没有这样的经历,何以成材?

一个最简单的情况:中国国青队上一次参加世青赛是1985年龄段球员,也就是冯潇霆赵旭日郜林等人;而上次参加世少赛是1988年龄段这一批球员,包括王大雷(微博)、杨旭(微博)、邓卓翔(微博 数据)等人。而如今的国家队,恰恰就是以这一批为当打球员,而再往后像1989、1991甚至1993年龄段,缘何目前进入国家队的人数较往年明显偏少?原因就是在于这些球员没有经历过这个“蜕变”过程。

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上,中国队之所以能出线,不能忘了:中国U20国青队连续参加了1997年、2001年两届世青赛;中国U17国少队连续参加过1985、1989年、1991年、1993年四届世少赛,培养出了一批可用之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协请来米卢调教,才有了世界杯晋级。如果没有世界大赛的锤炼,米卢再神奇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20强赛中,约旦队淘汰中国队,历史性地第一次进入十强赛。我们不能忽略:2006年印度亚青赛,约旦队在1/4决赛淘汰中国队,第一次进入世青赛。2011年世界杯预选赛20强赛中对阵中国队的一仗中,约旦队出战的球员中7人参加了2006年亚青赛和2007年世青赛,包括主场2比1击败中国队一仗中攻入一球的4号中场球员阿布德尔·拉赫曼。约旦队淘汰中国队,再次说明:国家队之现状,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注定!

所以,中国足球在没有青少年队伍闯入U17世少赛、U20世青赛前,且慢谈冲击世界杯!对于当前的中国足球而言,重要的不是冲击世界杯,而应是在国字号队伍的建设上,将重心转移到国青、国少队的建设上来,只有什么时候中国国青队、国少队进入了世青赛、世少赛,中国国家队才有成为亚洲强队、冲击世界杯的资本。否则的话,中国足球只能是空中楼阁。事实上,亚洲诸多国家,从印度提出主办世少赛、以打入世青赛为奋斗目标;到马来西亚提出以2017年世青赛为突破口;到西亚的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等以2017年、2019年世青赛、世少赛为目标;再到近邻韩国足协提出重振韩国足球以2017年世青赛为切入点,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青少年世界大赛。这种趋势很值得中国足协认真研究与学习。

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足协是否应该将目标改为“未来十年内让国青队、国少队不断进入世青赛、世少赛”更为现实?而不是将国家队放在第一位。而且,重视国青队、国少队的建设,实际上也是重视国家队“塔基”建设,更能体现出中国足球狠抓青少年的方向和策略。希望相关部门领导予以考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ouisxia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