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特肩扛太大压力 “水货”状元需成长空间

本内特算是2013年新秀中最大的“悲剧”,这点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质疑。如果重新选秀,那他还会是个“悲剧”吗?起码,他头上不会再顶着“水货”的帽子。因为对比选秀前的大热,他在选秀中的滑落几乎是板上钉钉。

当然,他选秀前的预测顺位以及呼声肯定会和他最终的排名形成巨大反差,即便“回炉再造”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对他个人成长来说,不用在自己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面对这么残酷的职业联盟,不用时刻顶着状元的“光环”,或许能给他减轻不少压力。“本内特还小,他刚来的时候似乎没有对这一切都做好准备,”布朗如此说道,“大学篮球和职业篮球不一样,你来了就得做好准备,何况你是个状元。”

至于本内特自己也有苦难言:“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究竟适合什么位置,小前锋还是大前锋,我只能一切听教练的安排。只要他让我去改变,那我就会改变。”身为半成品,本内特自己也有倒不完的苦水。

无独有偶,要说近十年最有名的水货,米利切奇算是其中一位,在2003年黄金一代中,活塞放弃了安东尼、韦德(微博)、博什等人,而选择了米利切奇,结果又成了乔·杜马斯的一大败笔。可米利切奇却认为问题责任并不仅仅出在他一个人身上:“我当时没有多少选择,别人都在看着詹姆斯、安东尼,别人都在说我是榜眼,全队上下乃至整个联盟都对我有很高的期望。如果当时换一个结果,或许就不是这样了。”

从“黄金一代”的榜眼,到渐渐淡出联盟,他好歹也坚持了9年的时间,并非他不努力,只是作为一个18岁的年轻人,重压之下难免会出现绷断弦的情况。

而当初作出这个决定的杜马斯,则认为是联盟的急功近利和对大个子的偏爱,毁了像米利切奇这样的苗子。“你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你没有办法拒绝一个身手灵活、进攻能力优越的大个子,”杜马斯说,“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所有人都知道好的大个子有多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止我,任何一个经理或者老板都愿意赌一把。”至于成长环境,他认为现在NBA(微博)留给年轻人的空间太少,对于内线这样成长周期较长的球员,他们往往会急于求成,反而容易欲速则不达。

也许,当本内特身上没有那么多关注的目光,球队也可以安安心心制订他的培养计划。只要不是在骑士这种需要既战力的球队,给他一定的成长空间,他的表现也许会比现在好得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rienw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