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忆1988冬奥夺金 两破世界纪录未识其价值

本报记者王向娜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最令人惊喜的当属短道速滑项目,李琰(微博)摘得1000米第一,1500米和500米两项第三的名次,为中国代表团打了一针强心剂——

背景:卡尔加里冬奥会,中国冬奥代表团派出了20人参加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越野滑雪3大项18个小项的比赛。李琰在短道速滑1000米摘金,遗憾的是,那一届短道速滑项目仅为表演赛,否则李琰就将取代杨扬(微博)成为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突破的获得者。

受访人:李琰(中国短道速滑主教练)

记者:1988年,是中国短道速滑刚刚起步的阶段吧?

李琰:对,短道速滑项目是1983年引进中国的,我算是第二批队员。开始几年我们成绩很差,举个例子吧,单圈滑12秒就觉得快得不得了,1987年世锦赛,我们第一次比赛,差不多都是第一轮就下去了。

记者:进步的契机是什么。

李琰:1987年上强度的时候,我们有将近两个月在日本训练,当时的短道速滑项目,加拿大和日本、荷兰等队比较强,韩国和我们都是刚刚起步。可以说,我们是被日本队拽起来的,到那儿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练,那种训练量和强度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当时我们力量、控制能力都差,这边摔一跤,那边摔一跤,熬得我眼眶都是青的。不过那两个月的训练非常管用,回来之后在全国比赛上就破了世界纪录。

记者:1988年,短道速滑是首次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当时的比赛模式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李琰:都一样,当时也有资格赛。就记得去美国打资格赛,女队的单项和接力打上了,就直接去了加拿大卡尔加里打冬奥会。当时短道项目的运动员都住在卡尔加里大学。

记者:对于比赛还有什么印象?

李琰:那时候年纪小,没想法,也不知道自己水平在什么位置上,上去就滑,还领滑。用现在的话叫专注于自我,对别人的实力水平什么的都不知道,连想都没想过。从比赛开始到最后全部领滑,1500米半决赛我从头到尾领滑,破世界纪录。1000米决赛也是从头到尾领滑破世界纪录。

记者:当时自己意识到这成绩的价值了吗?

李琰:没意识,就记得有一天早上起床,一开门,发现有组委会的宣传画,印上去的那种。啊!这不是我吗?我的头盔号、我的滑行服……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大的汉字:神龙腾飞!中国短道速滑女将李琰什么什么的。我想可能也是因为冬奥会是在加拿大举行吧,冬季项目是加拿大的王牌项目,他们对中国队夺金印象深刻,而且当时还不是我一个人起来了,李金燕、乔静都进入了决赛,张艳梅比我们小一点点,实力也很不错。

记者:虽然是表演项目,但是你也是那一届中国队的亮点,也接受了很多采访吧。

李琰:那会儿很单纯,除了比赛就是比赛,也没看到记者,也没人来问我问题。就在比赛场上看见有几个华侨,使劲为我们摇旗呐喊。

记者:一金两铜,两破世界纪录,的确是很好的成绩呀。可惜是表演项目,不然中国冬季项目的突破就不用等到2002年的盐湖城了。

李琰:虽然没住进村里,但我没觉得自己是编外,奖牌都是一样一样的,对手也都是选拔来的,对我自己来说,和金牌没什么两样。

记者:除了比赛,对于那一届奥运会还有什么记忆。

李琰:酸奶特好吃!我们当时在卡尔加里大学食堂吃饭,就记得那儿很空旷,树呀,草地虽然有雪覆盖,但是还是绿绿的,很美。天气冷,每次吃饭我们都往食堂里跑。直到现在我们当时住的那栋楼还在,我2003年带着美国队去训练时看到了。

记者:中国体育报当时也有报道。

李琰:对,回国之后。先说我家乡吧。牡丹江市,很多人都来了,我父母也从农垦被请到牡丹江市,带着大红花,特别高兴。我记得当时回去之后,牡丹江体委有个欢迎仪式,给我整了一辆敞篷车,像拖拉机一样的车,左边是市长,右边是市委书记,我站在中间。那场面太热闹了。挺激动的,群众还打出了“向李琰同志学习!”的标语,特有意思。

省里也给我了很多荣誉:优秀青年、三八红旗手……我还去大学讲演了,20岁的我,给大学生们去讲授自己的经历,牡丹江大学、师范大学都去了。我爸爸去世之前一直给我收集报纸,存了好几箱子。

爸爸是退役军人,特骄傲,我年轻时候不懂事,还不愿意让他们去说。我现在特后悔,儿女的成就应该让父母使劲儿地去夸奖……

记者:这么多的荣誉,与去之前有没有什么变化?

李琰:没有,就觉得是一场比赛,我打好了而已。

记者:随后短道速滑就成为重点项目了,是否可以这样说,你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的成绩,为短道速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李琰:没有那么高的意义!不过我们回来之后,短道被列为全国18个重点项目之一,应该是历史性的一个阶段。作为一名运动员,我只是做好了本分,没有想到自己能把项目带到大家面前,让这么多人去关注它。(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