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职业运动员无球可打 中国大球罪在全运

足球篮球谁是中国第一球始终悬而未决,对此评价标准不一,但能够与足球平起平坐的也只有篮球。而二者的比较甚至较劲也一直在延续着。从成绩看,篮球足以让足球汗颜,但从职业化的力度看,似乎足球又遥遥领先。

一如在徐国和王汝恒身上发生的故事。足球界就很鲜有如此尴尬的球员,他们转会的自由度大得多,甚至有些足球俱乐部称球员在价格争抢中身价飚增,俱乐部倒成了“弱势”的一方。足球球员的流动自由,足以让篮球球员羡慕不已。

这也正是篮球人才流动困难饱受诟病的原因,CBA作为一个职业联赛,由于没有完整健全的球员流动制度,与足球比起来有“死水一潭”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CBA名为职业联赛,而球员作为最核心资源,他们中绝大部分的所有权仍归地方体育局所有(广东宏远在这方面要宽松得多),其直接后果就是举国体制牢牢地拖住了CBA的后腿。

由于足球很早就让职业球员与全运会脱钩,所以地方体育局也无需操这份心。而篮球就大不一样了,全运会1块金牌值3块并增设青年项目,使为政绩而战的体育局恨不能把球员攥得更死。这个基本格局导致CBA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异常缓慢,加之管办不分离,篮管中心主管联赛也把基点放在举国体制上,所有球员在联赛里都几乎身不由己。

在这种机制下,球员频频自废武功一年来对付俱乐部。八年前巴特尔(微博)与北京男篮签下一年合同,赛季结束后大巴向球队提出前往美国治疗膝伤,治疗费由北京男篮承担,北京男篮以为巴特尔肯定会回来而未与他续签合同,最终取得自由身的大巴加盟新疆拿到高于北京的年薪。或许,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球员使用巴特尔的方式,干脆用无情谊的方式对待无法松动的机制。

如此说来,足球职业化似乎可以做篮球职业化之师了?远不是这样,足球的转会制度的确可以给篮球一些启示,但足球方面的弯路和教训也足以警示篮球。多年来已经形成俱乐部仅仅把引入球员作为提高水平的唯一途径,使得培养青少年的机制竟然远远不如职业化之前。而缺少行规又使得球员虚高的价值早已背离了市场本身,陷入球员身价几十倍增长而整体水平反而下降的怪圈……

中国足球、篮球职业联赛不仅在国内红火,甚至在世界也名声鹊起,而“中国特色”的职业联赛走入正轨却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ueminl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