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权中国只有一个 他让新人明白自己的责任

王哲林、李慕豪、丁彦雨航之外,CBA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面孔。

并非从未露面,只是过去一两年间,他们没能挤进人们的视野而已。21岁的田宇翔,2011-12赛季就代表八一队出战过。马上20岁的朱旭航,上赛季转至佛山队后基本上扮演“饮水机守护神”的角色。2013年的冬天,则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拐弯处。

给国手级的韩硕打替补,甚至动不动就“越位”打首发,田宇翔前11轮场均贡献12.6分,竟成为八一队外线头号火力点。被老帅蒋兴权充分信任地场场首发,朱旭航打大前锋固然显得略微单薄,14.7分、7.8个篮板的数据俨然已是本土球员中的一流悍将。说实话,他们的崭露头角,总让我想起不知道听过多少遍的那句话:“我需要上场机会。”

这两位未必说过,这两位却未必没闪过念头。85后也好,90后也罢,年轻球员群体中,抱着那样心态的人绝不是少数。有外援挡道,有国手挡道,还有老将挡道,很多年轻球员确实都顾不上渴求得分数据,因为上场时间都是稀罕物。可往往,他们眼神中传递出的态度,从“对手”那里也能得到反射,当然还要加上教练———基本技术都没练扎实,临场经验又匮乏,比赛胜负是一回事情,新人们的循序渐进受影响又是一回事情。鸡生蛋,蛋生鸡,道理就容易喋喋不休。

我当然不相信CBA有压制新人的不自觉式约定俗成,但我确实相信大多数CBA球队紧盯着“赢球”两字,再盘算着锻炼新人时就会犯嘀咕。我同样不相信CBA的年轻球员们无甚理想,但我也确实相信他们的基本功远没有练到即插即用的程度。如此首尾难顾的矛盾,除非是一支球队彻底进入换血节奏,才可能给足年轻球员以实战锤炼自我的机会。以争冠的名义,以冲击季后赛的名义,这种机会都会被冲淡到很难品出。

大家都盯着老蒋,说不完的“善于栽培新人”,可蒋兴权只有一个,也不是所有球队都能像佛山队这样,恰好攒着一批馋人的少年。真有心,急切地期待着后浪推前浪的球队们,倒不如狠下决心,想想老蒋的权力和老蒋的魄力。没看见,罗智在他手下能飞奔到抽筋还满脸兴奋?没看见,俱乐部照着他的“建议”总是婉拒媒体采访朱旭航的要求。一支想要生生不息的球队,实实在在是需要让年轻人感受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肯定可以说,蒋指导的办法,不适用任何一位球员。肯定也可以说,王哲林这样的天才,缺的真不是上场时间和数据,而是有时候的提醒,甚至怒吼。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qiany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