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教练在中国东北:“洋马”识途与众不同

[摘要]在2013/14全国速度滑冰联赛第三站的赛场上,一位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国人穿着冰鞋在赛道边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他就是前来参赛的哈尔滨队的洋教练马丁。他给运动员带来了训练理念的"脱胎换骨"。

新华社长春11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吴昊、姚友明)在2013/14全国速度滑冰联赛第三站的赛场上,一位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国人穿着冰鞋在赛道边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他就是前来参赛的哈尔滨队的洋教练马丁。他带来给运动员的不只是比赛成绩的提高,而是训练理念的“脱胎换骨”。

马丁年近不惑、来自荷兰,今年是他来中国执教的第二个年头。作为哈尔滨队的教练员,马丁通过言传身教,教授给队员许多欧洲冰上运动的新知识、新技术。为哈尔滨队的成绩的提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将欧洲运动员训练的训练理念灌输给了每一个队员,使他们获益匪浅。

“中国运动员都很努力,他们训练非常刻苦、用功。身体素质都很好,体育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一流的训练设施和生活条件。”马丁告诉记者,中国国内的许多训练场地设施几乎和欧洲没有差别,有的甚至更加精良。“总之,中国运动员的各方面基础都很好。”他说道。

不过,洋教头也对中国速滑运动员提出了些批评性的建议。“无论是中国的运动员还是他们的父母,或者是官员,他们关心的更多是运动员的速度和成绩,而不是能够提升速度的滑冰技术。”他说。不过,在他执教的近两年时间里,他的队员真正尝到了技术改良带给他们的甜头。

“‘马教练’和中国教练不一样!”哈尔滨队队员詹雪向记者透露,中国的教练在指导时更“简单粗暴”一些,在发现运动员动作的错误或不足后,一般会采取强制办法让队员改正,甚至有时还会大声斥责。而马丁却从不如此,“他总是语重心长的与运动员反复分析解释,为什么这个动作是错误的,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和危险。遇到问题他也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协商解决。”詹雪说。

马丁执教风格的与众不同与他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我在大学里的专业是传播学,这有助于我更好的与运动员沟通交流。”马丁如此解释。马丁的中文翻译张女士介绍说,她曾在荷兰外企工作多年,发现荷兰人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分歧和问题习惯于一遍又一遍地沟通和协商,而不是独断。这一特点在马丁的执教过程中能(微博 数据)得到许多体现。

虽然在执教方式上与中国教练员与众不同,但是每当马丁的队员比赛时,他也像中国教练一样站在赛道旁大声给运动员加油。“当然,这也是教练员之间的比赛!”马丁笑道。(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ningw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