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重绘中国足球符号 青少年成长复兴路可期

梅州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足球之乡”三乡美誉。其中,“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品牌已经传遍中国,而遍布东南亚以及澳洲的客家人也是梅州引以为豪的侨乡群体。唯有“足球之乡”这一名号,目前看来,力不从心。

梅州足球的困境,确有很多客观原因。梅州位于粤东,地处三省交界,出省十分便利。然而,如果球队要去广州参加省里的比赛,单程开车路程就得4个半小时,火车则需要5个小时,一天还只有2趟“K”字开头的快车。如果搭乘飞机,50分钟即可到达,光交通费用,学校就无法负担。即使不出省比赛,梅县一个镇到另一个镇,开车也要三个多小时。交通不便造成梅州市与县镇各学校之间缺乏联动,比赛数量一减再减。而在广州、深圳、珠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校园足球比赛每个月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比赛数量少,质量又不高,近十年以来,与广东其他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足球差距越拉越大,4场比赛净负24球也不难理解。

那么,该如何重新为足球传统重镇注入活力呢?

对于梅州足球来说,校园足球当然要全面铺开。只有首先让基层足球红火地开展起来,才能涌现出大量的足球苗子,选材面广了,踢球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学校之间才能形成有规模且定型的比赛。然而,梅州足球也必须意识到,同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大环境下,校园足球经费有限,梅州应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诸如人民小学这样的有足球基础和培养优势的重点学校。事实上,从目前的足球发展水平来看,梅州只能作为广东和整个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的后备基地。如果单纯寄望于通过成立两家中乙俱乐部来打破目前梅州足球惨淡的现状,是不现实的。

时至今日,李惠堂和曾雪麟已经是过去时,梅州足球不应再被“足球之乡”这一响亮的名号拥簇着。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才是梅州足球复兴之路上值得期许的人群。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laifnya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