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页合同卖国米!莫拉蒂拒重演中国土豪悲剧

就在外界对莫拉蒂和托希尔为何迟迟不宣布签约而产生各种猜疑之际,国际米兰主席突然对外宣布俱乐部已经易主——原来是双方挑选了印尼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作为“佳期”。

菜鸟意淫不靠谱

无论如何,正式消息已公布,本月末的国际米兰股东大会讨论的内容将没有任何悬念。在2010年三冠王以后连年巨亏,莫拉蒂今年终于可以松口气。去年“秋后算帐”时,莫拉蒂曾苦等黄健华等人带来的“中国财团”,结果一切水漂,莫拉蒂不得不自掏腰包填补窟窿,又下狠手逼迫队内第一高薪斯内德(微博)要么降薪续约要么走人。

意大利媒体在这次交易上明显不如莫拉蒂作为当事人那么有耐心,尤其是在进入10月双方仍然迟迟不宣布签约时,各种传闻风起,例如托希尔尚需要卖股票套现才能完成收购。

这种传闻显然出自“金融菜鸟”之手,如果连两三亿现金都没有,托希尔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大一桩谈判,在莫拉蒂授权的银行对其进行资质审定的第一步就可以直接“枪毙”了。当然,足球记者里“金融菜鸟”很多也不奇怪,毕竟大多数读者和球迷都是一辈子也未曾参与过此类亿万欧元级别交易的普通人。

导致双方谈判和签约旷日持久的基本原因是交易的复杂性。如果托希尔是全资收购俱乐部,或者仅仅象征性地为莫拉蒂家族保留一点股份,让后者完全失去话语权,收购过程将非常简单,只需谈好价格,清算资产和债务,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这桩交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莫拉蒂家族并不愿意立即退出,30%的保留股看上去和印尼人的70%相去甚远,但考虑到印尼一方不仅有托希尔一个投资者,若是单个对比,莫拉蒂的30%也只比最大股东托希尔的35%少那么一点点。

因此,整个谈判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份分别超过400页的合同。第一份合同的细节敲定并不难,如同上文所说,仅仅涉及莫拉蒂家族出售股份给印尼财团,更多是数字方面的问题。

不能逼退莫拉蒂

第二份合同则相当复杂,它涉及新股东入股以后新国际米兰的价格,就相当于一份“新国际米兰股东宪法”。这里涉及的问题就太复杂了,因为双方都希望在未来为自己留足运作空间。例如托希尔很想确定未来收购莫拉蒂手中剩余股份的条件,而莫拉蒂则严格拒绝这种可能,即托希尔不可能逼迫他完全退出国际米兰。

然后就是董事会组成和权力分配。此前围绕莫拉蒂作为小股东是否有否决权,意大利媒体有很多猜想。但这方面更多还是意淫,托希尔绝不可能掏钱去让别人当家作主,如果他需要莫拉蒂,那更多是需要莫拉蒂的形象和在国际米兰球迷中间的人气。

两份合同加起来几乎千页,双方律师实际都是在没日没夜地工作,以求确保万无一失。有过去年在黄健华身上吃过的亏,莫拉蒂在这次谈判中态度尤其谨慎。今年8月眼看双方已经就一切达成协议,但莫拉蒂的律师翻开托希尔一方最后从印尼传来的合同草样后大吃一惊,发现对方对不少细节都进行了修改。

谈判甚至因此一度陷入僵局,最后还是莫拉蒂和托希尔直接通话,确认双方都不想为一些细节纠结而葬送谈判,这才有了双方的“巴黎和会”,最终敲定剩余问题,在签字前又等了一段时间,一是托希尔挑选了印尼的良辰吉日,二是双方律师需要时间最后一次审阅合同的每一个字。

当然,蓝黑球迷最关心的或许并不是俱乐部股东之间确立了什么关系,而是这些关系能否确保一个稳定的内部框架,并为俱乐部带来更充足的资金、更现代化的管理和更全球化的经营。

因此,谈判和签字的旷日持久并不是坏事,若是双方的耐心换来的是未来董事会内部明确的权责分配,帮助国际米兰走上经营管理方面的“国际之路”,对蓝黑俱乐部只能是有益的。毕竟,这种多国投资者共同参股、核心大股东难产的情况,或许在欧洲豪门里还是首次,必须从制度上避免股东之间内耗——签约之后形成长期内耗,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ilch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