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模式”+专业水准=发展全民健身赛事

[导读]2013年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将于12日正式闭幕。以走出场馆、走进广场为开端的“青岛模式”,加上首次引入的专业水准电子竞赛仲裁体系设备,被誉为全民健身赛事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华社记者卢羽晨 张旭东

2013年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将于12日正式闭幕。以走出场馆、走进广场为开端的“青岛模式”,加上首次引入的专业水准电子竞赛仲裁体系设备,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认为,这是全民健身赛事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与以往在封闭场馆搞比赛不同,总决赛办赛选址颇有“勇气”,选择在两个青岛地标式露天广场——五四广场和音乐广场举办,游人、路人在蔚蓝无际的大海旁散步时,都可以随时驻足观赛,与4300多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赛者进行交流互动,真正做成一届“属于老百姓的健身比赛”。

“与传统办赛场馆相比,在开放的广场办赛,难度大得多,因为如果是体育馆,安保安全等组织操作就容易得多,广场就涉及到安全、卫生等一系列环节。这是很好的创新,当然也带来很多挑战,”罗超毅说,好在此次得到青岛市政府和各方面支持,才得以让全民健身赛事真正实现了与老百姓的“零距离”接触。

同时,“全民”赛事,就意味着是多元化赛事:在分组上,除冠名赞助商农行组外,还分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普通院校组、体育院校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精英组等10个组别;在项目设置上,今年在赛事名称里多了一个“舞”字,除时尚健身操舞类、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民族健身操(舞)、健酷街舞、时尚健身课程五大类外,又新增广场健身操舞大类,总共79个小项。

“全民健身活动不以‘锦标’为目的,主要是普及和宣传,不过既是竞赛,那么裁判组织工作就要力主做到公正公平,”罗超毅表示,全民健身操舞源自于健美操,执裁全民健身赛事的裁判员均是专业出身,同时组委会还首次在本项赛事里采用了一套专业竞技赛事水准的电子即时计分系统。

据组委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事业发展部副部长王佑平介绍,这套能即时显示成绩的电子打分系统,是由深圳市特种证件研究制作中心率先研发的。从2006年运用在竞技健美操赛事以来,竞技健美操裁判仲裁保持“零申诉”。至今,这套系统已开发至第五代。

“打分项目,最忌讳的就是成绩滞后。这套系统能在裁判组打分后自动计算汇总排名,几秒钟就能知道成绩,所有人都改不了分,”王佑平说,将竞技健美操的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全民健美操领域后,本届赛事也同样做到了仲裁“零申诉”。

此外,在裁判员管理上,组委会竞赛部部长周燕也介绍,所有健身操舞裁判员均通过相应国家裁判员培训取得执裁资格后。在参加比赛时,按专业竞技赛事惯例,在开赛前由电脑随机抽签分配,比赛时裁判员仅知比赛项目、不知队伍名称。

“即使是‘开心而来、满意而归’的大众全民健身赛事,也要做到严格规范管理,这样才能使其做大做强,才能够在未来走得更远,”王佑平说,希望在社会各界推动下,大众健身健美操能够与国际领先的竞技健美操比翼齐飞。(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标签: 全民健身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