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走进新时代 巴赫倡导“求同存异”

[导读]东京获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德国人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第九任主席,在作出两项关乎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决策后,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落幕。

奥运走进新时代—记第125次国际奥委会全会

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新华社沈阳9月11日体育专电题:奥林匹克走进新时代——写在第125次国际奥委会全会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高鹏 李铮 王昊飞

持续近两年的2020申奥大战,以东京战胜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第二次获得奥运会举办权而告终。在北京、里约热内卢先后获得2008年和2016年夏奥会举办权,2014年和2018年冬奥会分别落户索契和平昌后,此次申奥东京的胜出,逆转了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决定奥运承办城市时大多选择“新领地”的倾向。

对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选择,透露出国际奥委会的发展思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奥委会大力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性和普遍性,倾向于在不同大陆、特别是在广大新兴地区轮流举办奥运会。然而,索契和里约奥运会筹备过程中不断传出场馆建设滞后、预算开支飞涨等负面消息,让国际奥委会颇为闹心;于是,不少委员开始反思,在创造历史与控制风险两者间该如何把握。正如巴赫在东京申办成功后所言,一方面大家希望能够保持奥林匹克的传统和稳定,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将奥运会带到新的地域。这一次,委员们选择了传统与稳定。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载体和核心,承担着为奥林匹克运动“造血”的重要功能。奥运会的任何一点闪失,都会给奥林匹克运动整体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形势充满变数的当下,国际奥委会选择奥运会举办城市不得不更加慎重。相比一个创造历史但需冒较大风险的选择,一个无望创造历史但相对稳妥的选择,更让人心里踏实。对于那些有意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及2024年夏奥会的城市而言,这无疑是本次全会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

相较确定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迎来12年间首次最高权力更迭,无疑对奥林匹克运动影响更为深远。回顾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兴衰成败关键在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时代,奥运会得以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顺应商业化、职业化的时代潮流,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罗格任内,重拳反腐反兴奋剂,严控奥运会规模,保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与活力。未来八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奥林匹克这艘巨轮驶向何方,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任舵手巴赫。

运动员出身的巴赫具有丰富的体育管理经验,包括罗格在内的众多国际奥委会人士都认为,巴赫是引领奥林匹克运动继续前行的最佳人选。然而,摆在德国人面前的是一道道棘手的难题。

首当其冲的便是反兴奋剂与非法操控比赛。自从奥林匹克运动与商业化、职业化“联姻”,奥运会在经济效益、国际影响等方面大获成功,但职业化和商业化也给竞技体育带来兴奋剂、黑哨、假球等异化倾向。尽管国际奥委会对之打击态度坚决、处罚措施严厉,却始终未能根除这些体坛“毒瘤”,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奥运会规模过大,举办成本过高,不仅给主办城市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而且剥夺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举办奥运会的资格,也是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一大挑战。2001年罗格上任后大力推动奥运瘦身,主张把一些落后于时代、观赏性差的项目逐出奥运会,同时接纳一些新兴项目,以保持奥运会的活力,同时降低其举办成本。然而,由于奥运项目调整事关项目生存以及奥运奖牌得失等,砍掉旧项目和引入新项目都异常艰难,阻力重重。如今,罗格卸任离去,奥运瘦身大业仍未成——北京奥运会有28个大项,伦敦奥运会减少了棒球和垒球,可随着高尔夫和橄榄球入奥,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又恢复到28个大项。

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年青一代对于奥运会的热情正在减弱。与参与体育运动相比,年轻人对电视、网络游戏的兴趣更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奥运会经由罗格本人提议得以创办。国际奥委会推出青奥会,不是为了取代奥运会,而是要弥补其文化教育功能日渐弱化的不足,让两者互为补充。但有不少人担心,一旦青奥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将挤占奥运会的发展空间,给奥运会目前成功的营销策略带来不利的影响。两者间的冲突又该如何解决?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奥林匹克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巴赫对此十分清楚,他在竞选之初便喊出“求同存异”的口号,强调要通过改革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然而,知易行难。如何真正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考验着国际奥委会这位新任掌门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将决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新高度。(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di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