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时评:全运会请对“无根”项目说不

全运会赛事一箩筐,真正能够引起体育迷关注的项目和运动员却不多。来辽宁采访的媒体记者不少,可媒体版面和网站体育频道更多地被美网、国足等体育新闻占据。为何全运项目少人喝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其设项所累。

全民全运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目标远未实现。如果真正以民为本,全运会理应集纳在中国开展最普及、老百姓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而事实上全运会的设项并非如此,实行的仍是以“奥运”或“非奥运”为区分的标准。因此,许多在中国缺乏群众基础的奥运项目登堂入室,而像围棋这样有着两三千万粉丝的魅力项目只能羞愤而出。

体育项目各有魅力,本无贵贱之分。然而,对于项目的发展而言,普及是根,魅力为本。否则,即使拿了奥运金牌,也难以体现社会影响、实现社会价值。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运动会,全运会不但应承担为奥运选拔人才之重任,也应满足全民对于精神文化和体育欣赏的需求。

在奥运金牌匮乏的时期和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全运偏向奥运,无疑具有阶段性特征。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新阶段,全运会遴选项目的标准也应真正放眼“全民”、立足“全民”,优先考虑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项目,对那些“无根”的奥运项目暂时说不。

体育魅力无边,奥运绝非全部。令人欣喜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在坚持奥运争光计划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发展项目人口,逐步转向“先普及、后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作为中国体育的风向标,全运会的设项也应该重普及、接地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全运会成为中国体育迷喜闻乐见的体育盛会,提升全运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

奥运金牌固然重要,然而简单的金牌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实力。奥运争光计划仍将继续实施,但是争光的项目应该更多地体现中国人的喜爱和参与。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全运会的自我救赎势在必行,全民期盼的“全民全运”才能到来。(完)

>>>点击进入全运会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