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运动”最寂寞 全运每周期都会投2000万

特派记者于洋(微博 博客)

谁是全运会真正的“贵族运动”?不是刚刚设项的高尔夫球,也不是网球运动,而是马术。能够参加全运会的马,最便宜的也要上百万,最贵的甚至超过了千万。如此的贵族运动,自然不是所有省份都玩得起的。本届全运会,参加马术障碍赛团体赛有9支队伍。而昨天结束的盛装舞步团体赛,仅有新疆、广东、浙江、四川和北京5支队伍参加,这基本上也是目前国内马术运动开展最好的几个省份了。

以广东为例,他们在每个全运周期都会投入2000万买马。仅从这点看,马术全运会奖牌显然是“投入大,收入小。”

现场 只有马主才是真观众

本届全运会,马术项目一共设立了6枚金牌,尽管金牌数量不少,却无法提起各省市队开展马术运动的热情,因为相比于金牌,开展马术的投入是无法想象的。以广东为例,四年的全运周期,仅仅是买马就将投入2000万,而马的日常维护也在800万到1000万不等,用3000万的投入换6枚金牌(还不一定拿得到),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投入大让马术运动成为不折不扣的“贵族运动”,由于不算普及,甚至连经常采访体育比赛的记者们也无法看懂马术比赛。这几天,障碍赛和盛装舞步赛在沈阳马术运动中心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除了工作人员和裁判员,看台上最多的便是记者。事实上,大多数记者也是为了看看谁能拿到金牌,至于比赛的过程,几乎没有人关注。观众席也显得格外空旷,只有一小块区域上座率还比较高。据介绍,这块看台为马主区域。或许只有真正的马主,才能领略马术比赛的精彩。

现状 注册运动员多,马匹少

中国养马的历史悠久,在古代各种马术项目就异常丰富。1979年,中国马术协会成立,1982年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1983年起恢复了全国性马术竞赛活动和奥运会三项赛(盛装舞步赛、超越障碍赛和三日赛)及民间民族马术运动。事实上,尽管马术运动在中国开展了多年,但高投入的门槛,还是让马术运动难以得到发展。

马术运动难以全面开展,最大的难题不是缺少运动员,而是缺少奔跑的马。2012年,在成都温江举行的中国马术运动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国际西部马术论坛上,一组数据显露出马术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尴尬:至2012年,注册骑手580人,马却只有130匹。

除了数量少,马匹的检疫、运输也是中国马术运动发展面对的首要问题,而中国的疫情通报、动物检疫还没有纳入国际圈子。目前,只有广州从化马术场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建立了国际马联认可的“无疫区”。世界马术协会秘书长英马尔·德奥斯曾经表示,如果能够解决马匹引进、运输的困难,中国马术运动的发展道路就会平坦很多。

现象 北京为何“叫好不叫座”

目前,全国开展马术运动最好的地区就是北京,有近200家俱乐部,全国60%到70%的场地和骑手都聚集在北京。基础好,选手多,然而全运会马术比赛,北京却很难拿到奖牌,这又是为什么呢?

北京的马术运动开展得很好,得益于马术俱乐部的兴旺发达。然而俱乐部发达,并不意味着竞技水平就很高。“北京相对特殊一些,受体育局委托,基本上由北京马协代管,体育局不负责全部开销,所需经费和场地、马匹则来自北京马协负责人直接赞助,或寻找马主赞助,使用的马匹全部都来自马主,不像国家出钱的队伍,马匹是国家买的。”北京马术队副领队、北京市马术运动协会赛事及推广总监陈彻说,“所以北京没有专业和非专业的概念。北京由于马术开展的特别好,大赛都是各个俱乐部抽调一些好的骑手,就和每次参加奥运会,NBA(微博)选人组成梦之队一样。”

广东省马术队上届全运会是障碍赛团体冠军,这次又是亚军,他们的领队潘玮更是直接说出了北京队“无牌”的原因所在:“我们更侧重于竞技训练,而北京队的骑手,平日里都在俱乐部,更侧重于经营。”

全运马术比赛奖牌榜(截至9月6日)

障碍赛团体 1 内蒙古 2 广东 3 辽宁

障碍赛个人 1 朱美美 2 赖桢敏 3 达日玛

盛装舞步团体 1 新疆 2 广东 3浙江

数说全运赛马

112匹

—— 这次参加全运会马术比赛的共有112匹马,大多为进口纯血马或温血马。马匹早在8月24日就进入了赛地,经过赛事监管、兽医等一系列严格体检后住进了马厩。为了保障安全,赛事组委会对马厩进行24小时的严格保卫。

500万

—— 内蒙古队选手刘同晏的坐骑“库布奇”膘肥体壮、色泽光亮,8年前花30万元购入,如今10岁的“库布奇”身价已经飙升到500万元,成为本届全运会最贵的一匹马。

4顿饭

——广东队的马工李品顺负责照顾5匹马,他每天要给每匹马准备四顿饭,每匹马一天要吃掉十多斤马草、十多斤马料,还要喝三四十斤水。除了基本的食物,还要在马料里拌些“营养品”,比如胡萝卜和苹果,保证马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仅有一个华天

很难拯救中国马术

因北京奥运会,中国马术队有了进入奥运的机会,因北京奥运会,大众认识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华天,更认识了马术运动。然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人们对于马术的认识也就跟着结束。

北京奥运会,不到19岁的中英混血儿华天代表中国参加马术比赛,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在马术比赛中有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大家从此喜欢上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也逐渐了解马术运动。然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华天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9年山东全运会,广东队原本希望邀约华天参加全运会,但是由于刚上大学的华天无法向学校请假,最终华天与全运会无缘。缺乏在国内赛场亮相,随着华天的消失,马术运动也几乎消失。

除了明星的引领,马术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模式。目前国内马术运动的发展可谓多种多样,北京的俱乐部发展是一种模式,广东队竞技马术的模式却是另外一种,其他如内蒙古、新疆、西藏等也都是国家支持。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上海,他们的马术运动中心就是国营的,都是带编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训练上海的马术队,经营是附带的。香港队虽然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但他们的资金全部来自于香港赛马会。此次随队参加全运会的香港马术队副领队江嘉凤透露,香港的骑手全在欧美进行长期集训,而包括购买马匹在内的绝大部分费用,都是香港赛马会提供,这其实十分类似内地多数地方队的政府投入模式。

全国晚报体育联盟供稿

>>>点击进入全运会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标签: 全运会马术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rienw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