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看国球:强大背后存隐忧 成材率下降

本届全运乒乓赛场上,两名外国记者颇为引人关注。

“作为中国乒乓球的老朋友,我热爱这项运动。”已经报道过5届全运会乒乓赛事的经历,让《米兰体育报》资深记者杰纳罗·博扎对于这项运动如数家珍。

“中国运动员的水平众所周知,这是一次观摩世界乒乓先进打法的好机会。”日本《桌球王国》记者柳泽太郎说,自己关注全运会乒乓赛事已经超过十年。

二人均表示,由于中国乒乓球运动整体领先世界,因此本届全运会赛事的水平远高于任何一项世界大赛。

博扎解释称:“一个国家参加世界比赛的名额有限,这对于中国来说,不足以代表其全部实力。而全运会则不然,它几乎囊括了中国的所有优秀选手。”

然而,在二人看来,现实并非这般乐观,精彩赛事的背后有着极大的隐忧。

“我对乒乓球的未来很担心。”说这话时,开朗的博扎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乒乓球在中国的参与人群虽然庞大,但年轻选手的成材率最近几年却在下降。”经过近十年观察,博扎发现,中国乒乓球年轻一代的成长率明显降低。

“十年前,马琳(微博)就是广东队的主将,那是他才20岁左右,但直到今天,这一格局依旧如此,而天津、上海等国内强队目前都存在这种现象。”

对此,柳泽太郎表示,“最近几年,中国年轻选手对于老将的冲击确实不如以往。”

博扎指出,虽然樊振东、周雨(微博)等小将颇具实力,但与上一批选手相比,年轻队员的球风无疑过于“绵软”,而数量就更是过于稀少。

更为严重的是,在被誉为“乒乓王国”的中国,球迷对于乒乓球的兴趣如今也是每况愈下。

“近年来到球场看比赛的人越来越少了,这项运动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博扎说,与16年前首次来中国报道全运会乒乓球赛事时相比,如今该项运动的吸引力愈发令人担忧。

而这种现象并非只在中国,世界乒坛更是如此。“你可能对于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很熟悉,但你熟悉现在的瑞典队吗?”听到这个问题,就连柳泽太郎都是一脸茫然。

“这就是欧洲乒乓球目前的真实写照,例如德国队的波尔(微博)作为欧洲乒乓球的代表已经超过十年。而美洲、非洲的情况就更加糟糕。”博扎说,高水平赛事、选手、训练手段等因素的缺乏,导致欧洲乒乓球运动长期处于低潮。

柳泽太郎指出:“虽然日本对于乒乓球的喜爱程度很高,每年也有一次类似于中国全运会的比赛,但参赛范围以及效果,远未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

“如果一项运动连观众都失去了,那么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博扎说,若任其发展,乒乓球被逐出奥运大家庭绝非危言耸听。

如此一来,提高乒乓球的世界影响力成为缓解其“现实危机”的最佳出路。

但对于中国乒协目前提出的“第三次创业”,博扎坦言,该计划是否能够起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在此之前,中国乒协也曾提过类似于"养狼计划"的方案,但并未起到任何效果。相反,中国与世界在近十年的差距倒是越拉越大。”

博扎说,这项运动的普及不是单纯依靠中国简单“放掉”几个冠军就可以做到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