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帅失败不在自身 中能最初决策太过仓促

记者陈永报道 三连败后,东北大帅要下课了。这位69岁的老人,在试水中超之后发现自身水土不服,这种悲哀,固然有李应发自身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中能(微博 数据)最初的决策太过仓促。

东北大帅水土不服

8月10日,李应发出任中能教练组组长,三周之后,李应发走到了下课的边缘。在这三周,中能遭遇了三连败:0比1客场负申花,0比1主场负宏运(微博 数据),1比2客场负绿城(微博 数据)。最要命的是,三支球队都是中超中游球队,这让之前在保级路上并不危险的中能排名迅速下滑。中能随后的赛程非常凶险,其中最后三轮要对阵三支强队。

“李应发自身的问题是对球队不熟悉,他甚至很难叫出本队球员的名字。”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对球队不熟悉之外,李应发对中超对手也并不熟悉,曾经有一名外地记者戏言:“说到对对手的熟悉,李应发还不如足球记者。”

另一个原因在技战术层面上,李应发在执教中能之后,应俱乐部要求进行了两点改变:强化体能以及进行技战术改革,其中张外龙崇尚的防守反击被推翻,李应发在球队中坚持地面配合以及中场推进。在李应发执教的三场比赛中,青岛中能(微博 数据)的控球率分别是50%、57.8%以及46.3%,场均控球率51.3%。而在本赛季,中能的平均控球率为44.09%(另一数据为46.8%),这意味着,在控球率提升的背后,球队战绩反而出现下滑。

在这些表面原因的背后,球队心态的混乱是李应发无法应对的。在这三轮比赛中,中能并没有出现溃败的情况,三场比赛都是一球小负,这或许也是中能稍微安心的地方,只是,11轮不胜,球员的确找不到赢球的信心了。

当时,他仓促上任

李应发的失败,自然而然地要追溯到俱乐部的决策上:俱乐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长期脱离顶级联赛的老教练呢?对此中能俱乐部也承认,他们在当初的决策上出现了问题,只是,他们当时也别无他法。

中能和张外龙的决裂原本就有些突然:尽管中能俱乐部和张外龙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裂隙,但最初双方都没有分手的打算,但在中能输给富力之后,矛盾激化,张外龙下课成为俱乐部的必然选项。“这个选择很突然,俱乐部措手不及。”中能方面的人士表示。

问题的关键在于,此时中能并没有找好备胎,仓促之间,中能方面和领队杨为健协商,希望最熟悉球队情况的杨为健出任球队代理主教练,但杨为健却因为自己的难处而委婉拒绝。

杨为健的婉拒在情理之中:2012赛季,张外龙离开中能加盟阿尔滨之后,中能请来了布拉泽斯里斯科维奇,但后者一轮之后下课,杨为健成为中能代理教练,但在10场比赛中,杨为健带队的战绩为2胜1平7负,球队也滑落到倒数第一,杨为健差点成为青岛足球的罪人,在这种情况下,让其再出山实在勉为其难。仓促之间,中能选择了李应发,同时让杨为健辅佐李应发,毕竟杨为健更熟悉球队的情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kegu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