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全运考核不改丑闻烙印难除

[导读]随着整容技术的日新月异,消除皮肤上的疤痕几乎易如反掌。但如果烙印存留于肌体深处,再高明的大夫恐怕也只能哀叹回天乏术。

随着整容技术的日新月异,消除皮肤上的疤痕几乎易如反掌。但如果烙印存留于肌体深处,再高明的大夫恐怕也只能哀叹回天乏术。

而全运丑闻就像这样的烙印,起初存于表面,而后深入肌肤,及至现在,已然成为全运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甩不掉,除不尽,恨不得喧宾夺主,让人无计可施。

本届全运会柔道赛场录像回放措施的执行,似乎让往常最易出现“猫儿腻”的榻榻米清静了不少。但没想到“按下葫芦起来瓢”,柔道赛场的平静并不意味着整个全运 赛场的平稳。先是两位选手在女子游泳马拉松比赛途中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多队申诉;一天之后,新近跻身奥运赛场的橄榄球项目又起纷争,为抗议裁判不公,北京 队以近乎“罢赛”的方式进行反击,结果山东队以71∶0的巨大分差夺得冠军。

开幕式过后仅仅三天,全运会便以一套熟悉的“组合拳”,让人们习惯性地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丑陋的烙印上,与之前数届如出一辙。

到底是谁在水中互殴时先动的手,到底那位女子橄榄球决赛赛场上的外籍裁判是否心存偏袒,相信组委会会给出属于“官方”的说法。两起丑闻也会像之前发生在全运 赛场上的“意外”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成一处新的烙印——习惯了之后,可能连动手术遮掩的欲望都已没有。

或许正是内心的 麻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见怪不怪。而事实上,如果全运会不能从根子上摆脱其政绩工程的所谓功能,丑闻烙印的根除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管是使用录 像回放,还是选派外籍裁判,不过是浅层次的自我安慰。此番橄榄球赛场上由外籍裁判引发的争议,也从另一侧面反衬出全运赛场寻求公平之手段的乏力,以及部分 参与者心态的严重失衡。

四年磨一剑,对于大多数尚难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专业运动员来说,全运会几乎是他们改变生存状态的角斗 场。房子、奖金、待遇、退役后的出路,以及职业梦想,都将在这块赛场上见分晓。他们不可能不拼,不可能不计较。同样,他们很难容忍任何外力带来的改变,也 很难保证不会有人“剑走偏锋”,铤而走险。

更重要的是,这一剑“磨”的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有那些坐在场边紧张观战的地方体育 局官员。尽管全民健身喊了多年,但奖牌榜上的数字才是真正考核他们业绩的指标。不久前,某省体育局局长被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点名批评,正是因为该省在提前 进行的全运赛场上斩获太少。

在如此氛围中,也难怪地方体育局会将全运会视为重中之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招儿的使招儿。哪管是本末倒置抑或丑闻频发。

只是,悬在头顶上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知道有一天会不会落下来?

曹竞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di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