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击剑装备:头盔抗160kg冲击力 长剑娇气

击剑,一直被看做是竞技场上一项极富魅力的运动,它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处处展示着运动员的动作之美。然而,白色的击剑服、灰色的金属背心、神秘的面具和长剑本身,都并非是为了让运动员显得更帅,击剑运动员的每一项装备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全运会击剑比赛昨日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展开争夺,很多观众对于击剑选手的装备感到好奇,本报记者为此也特意找到了十二运组委会击剑比赛器材维护人员陆海荣,后者也为本报读者揭开了击剑运动的神秘面纱。

进口装备七八千

为安全,选手至少穿两层

先说白色的保护服,据陆海荣介绍,一般由质地结实的面料制成,可以抗击80公斤的冲击力,其强度足以抵挡剑的刺劈。保护服内,运动员还要穿上防保内衣,俗称小马甲,这小马甲也是用反弹纤维制成的,女运动员还要在上衣内套上一件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的护胸。至于短击剑裤必须长及膝盖以下,并被紧紧固定,而且还要穿一双长袜。此外,花剑和佩剑运动员最外层还要穿一件保护有效部位的金属衣。

头盔无疑是整套装备的重中之重,基本都是由金属网制成的,网眼长度不超过2毫米,并能承受160公斤重的冲击力,布质的护颈要下伸到锁骨,以保证运动员头颈部的安全,记者昨日拿手掂量一下,分量也不轻。广东代表团的选手郭怡琪告诉记者,击剑运动员的装备价格不一,国外进口的装备较贵,七八千元左右,国产装备1000元以内可以搞定。

长剑本身很娇气

剑尖怕硬 剑身怕水

击剑运动员的装备虽然还算不上天价,但是却比较娇气。陆海荣告诉记者,最精贵的就是剑尖了,所以不能刺硬的地方,比如地板,墙壁等,放剑的时候将剑柄朝下剑尖朝上,避免导致剑尖失灵。剑身是普通钢材,受潮气容易生锈,一旦剑条生锈容易导致爆线,一旦爆线,这个剑也就废了,所以不要把尖放在潮湿的地方,尤其是不要把尖放在刚比完赛潮湿的衣服上。而击剑的手线连接口容易断裂,使用时一定要手握插座两端,不可拉动电线。手线用完后应缠绕起来放置在护面内。

另外选手的护面也要特别的注意,护面头部四周都有海绵衬垫,这也是最吸汗的地方,容易滋生大量细菌,所以每次比赛完后都要清洗,切记不可暴晒。花、佩剑护面清洗时应注意导电金属衣部位不要湿水,否则会使金属衣内的铜丝生锈氧化,失去导电作用。

保护服同样是特殊布料制成,练习后保护服沾汗水最多,如果每次练完将保护服装在剑包里捂着,并且不经常清洗的话,汗里盐分对衣服有腐蚀性,会使衣料失去韧性,容易被刺穿。

击剑者背后电线学问大

500克重量可让记分机亮灯

由于比赛中的动作非常迅速,因此裁判为选手记分时很困难。为了使记分公平,击剑比赛都使用电子记分机来检测是否击中。而这也是击剑比赛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一环,记者昨日看到,每名击剑者身上都有一条电线,连接至剑道每条短边上的卷轴。每条电线都缠绕在卷轴上,每个卷轴则连接到记分机上。记分机就在靠近剑道长边中点的桌子上。记分机有4个灯,每名击剑者各有一个白灯和彩灯。

昨日进行的是男子佩剑和女子花剑的比赛,为此陆海荣还特意以花剑为例,给系统设置了一个闭合电路,击中对手时电路会断开;一旦击中,蜂鸣器会发出声音,被击中者一侧的灯会亮。花剑上有一个按钮和三根电线(A、B、C)

击剑的按钮必须以0.5牛顿的力量才能按下。比赛前会对此进行测试,方法是在每个花剑运动员的剑尖上施加500克的重量,看其是否能让机器上的灯发亮。至于亮灯的原理,郭怡琪告诉记者:“比赛之前我们把手线连接到拖线盘上,再把金属衣上电源也连上,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回路。而我们手里拿的剑在头的部位有一个压力装置,一旦触发就会通电,然后就会亮灯,裁判就知道谁得分了。

本报特派沈阳记者 丁潇雅

>>>点击进入全运会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